逊清皇室小朝廷,袁世凯为了在南北议和中攫取最大的利益,向隆裕太后提出了《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简称《清室优待条件》),在保证清皇室利益的前提下,隆裕太后代表清廷发布《退位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室优待条件》中,有诸如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以前宫内所有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设卫兵妥慎保护等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条例所定,在紫禁城内生活期间,溥仪仍旧发布“上谕”,仍用宣统年号纪年,太监宫女侍卫一应俱全,遗老遗少仍行跪拜大礼,吃穿用度皆有保证,宫内还保留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俨然一派小朝廷的模样。满清的遗老遗少们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民国政府以外国君臣之礼对待,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恐怕紫禁城就会成为如同意大利境内梵蒂冈一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清室优待条件已经与民国共和制的本身相悖,然而当时南方革命党自身实力不足,加上袁世凯两头挑拨,不得已与清室进行了妥协,如果清皇室能够低调收敛,未来或未可知,然而,满清遗老遗少们并不知道满足。

1917年7月,安徽省督军张勋协同康有为等人发动政变,宣布大清帝国重新复辟。然而在北洋政府等各界压力之下,张勋复辟仅12天便宣告失败,溥仪第二次宣布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首都革命,保皇派趁北京局面混乱,乘机活动,一时间,清帝复辟的谣言纷纷四起。冯玉祥索性快刀斩乱麻,派兵包围了紫禁城,将溥仪迁至其父亲载沣的居住地邸宅醇王府居住,并由国民军保护。另外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取消帝号,至此逊清皇室小朝廷消亡,清王朝才正式被彻底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