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尧妈

你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就让警察把你抓走得了。

你走吧,出去吧,我不要你了。让你这么不听话。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烦人。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你再这么哭、这么无理取闹,等下玩具都不要玩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可能我们都听过或者曾经对自己的孩子说过。

或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些话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你正在对孩子实施软暴力

没错,你正在PUA你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UA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其是Pick-Up-Artist的缩写,最早使用是在男女亲密关系中,直译过来就是搭讪艺术家,也可以理解为对异性诱骗洗脑,主要指男性对女性的诱骗。

简而言之,PUA常常在恋爱中出现,多含贬义。

随着时间,PUA开始被引用到家庭生活中与职场生活中,就有了“职场PUA”“家庭式PUA”“父母PUA”等词。此时的PUA不再只是单纯的贬义意思,转变为了某人(父母、公司领导、上司)借着“爱”的名义,打着“我为你好”的口号,不断去打压、打击、否定、嘲讽与批评关系中的另一方,以实现自己控制的目的。

再如:

我这么做全是为了你,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难道不应该做出点成绩回报我吗?

我这辈子没什么大作为,就希望你能比我更强,我这辈子的希望都放在你身上了,你可千万不要让我失望。

我每天累死累活、起早贪黑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给我争气啊。

为了你能更好我们牺牲再多也愿意。

我们家比不上别人家富有,但是我们都把最好的给你了,你一定要努力。

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语言,其实都是在不知不觉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着PUA。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情绪勒索

时间一长,这些所谓的PUA都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些以“爱”的名义,去要求子女满足自己的愿望,但是子女因为年纪小可能不会察觉,以至于最后使得子女自身陷入父母的PUA中,无法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时候,父母表面上说的是我为你付出那么多,我活得那么辛苦。背后的潜台词其实是“你必须要达到我的期望。”“你必须这么做。”这些语言远比暴力更可怕。

作为一个孩子,他的理解能力可能还不成熟,他可能只会浅显地觉得,我父母对我这么好,而我却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是不是我真的太没用的,我太对不起父母了,那股自责与愧疚感,很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身体伤害兴许可以通过外界治疗得到修复,心理精神伤害那可能就是一辈子。

呼吁每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是PUA,而是深爱下的自由与放飞。

停止PUA,让孩子为自己成长。

本期话题:你对父母PUA子女怎么看?

原创不易,喜欢记得给大尧点个关注和赞。90后宝妈,定期分享育儿经验和知识。育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