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姑娘
董明珠在《杨澜访谈录》中表示:现在的年轻人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定位,而是把“挣钱”放在了找工作的首位,从不思考自己到社会能做什么。
董小姐还说,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吃苦,在过去时代,大把年轻人大学毕业后进车间工作很正常,但现在的年轻人就不愿意进车间干活,更多的是想从事投资、金融、工商管理等工作。
董明珠的这番言论上了热搜,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探讨“找工作不把钱放在第一位,难道用爱发电吗?”
很多网友都觉得董小姐的这番话是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作为资本家,当然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
但理智的人会发现,其实董小姐的这段话从逻辑上来讲确实没毛病,钱是结果,不是目的,当年轻人把自己定位好了,对社会做出贡献的时候,当然就能挣到钱。
道理虽是这个道理,但在我看来,年轻人找工作把钱放在第一位,必然是当下最明智、也最理智的选择。
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应试教育背景的原因
中国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病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在青少年时期该探索自我的时候,我们除了应对一门门功课、一张张试卷外别无选择,学生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精力去探索自我?
高考前,有家长、老师逼着你上进,一切以分数说话;进入大学后,无人看管,没人再要求你考试考100分时,当你自己管自己时,瞬间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干吗了。
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存在普通高校中,即使在清华、北大等985、211等一流高校中,也照样存在不少的大学生迷失自我,不知道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必然会存在一个断层。
如果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还好说,如果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并不想从事对口工作,那这样的学生会更茫然。
虽然高校会有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但很多教课的老师都是一毕业就留校,根本没有实际在企业工作过,让这样的老师去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2、找准定位是一个长期过程
董小姐说年轻人找工作要找准定位,不要把挣钱放在第一位,她说这话的前提是因为她的身份是一名过来人。
曾经有数据表明,很多人在中年的时候才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愿,找到了一辈子愿意奋斗的目标,现实是,还有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准自己的方向。
就像董小姐进格力时,也只是想当好一名优秀的销售员,当时的她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做总裁吗?
不管是谁,要想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然有一个参与、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亲身体验,怎么能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能不能干、愿不愿意干?
作为年轻人,要想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必然需要平台和环境去承托自己,才有机会去探索,但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给自己,拿什么去探索?
大学毕业人数逐年攀升,房价、物价上涨速度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为了生存,年轻人只能被迫先把个人兴趣爱好抛一边。
在他们看来,找准定位这件看似重要、但不急迫的事,只能先放一边,先填饱肚子再说。
毕竟,作为有点上进心的年轻人,都不想“啃老”。
七万硕士在送外卖的现实不就是告诉我们真相了吗?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要先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这些低级需求,才能向尊重需求等高级需求去发展。
在996就是福报的打工环境下,在日益高涨的房租、生活费面前,逼得年轻人只能低下头,比起长远规则,显然,还不如看找工作能拿多少钱来得更实际些。
现在的社会变化真的是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难一技傍终身,你得不停地奔跑才能停留在原地。
不过,对于年轻人而言,在找工作时,以下几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
1、企业未来的前景
行业是社会大众的需求,企业是依托于行业之下的表现形式,只有这个行业有前景,企业才会有未来。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当这个行业有利可图时,你才需要重点考虑这家公司创始人的背景、企业文化、管理机制等,这比单纯看一份工作拿多少钱更重要。
2、人生愿景
虽然这个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但一个人的人生愿景不会朝三暮四,你在心里要想清楚自己想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什么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为了你心里重要的东西,你该朝哪个方向去努力。
以终为始去努力,总好过人生闲逛。
3、找对标
在你的工作领域之内,有没有一个可以对标的偶像,这个偶像不是像马云、任正非这样遥不可及的人物,而是你觉得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像他那样。
如果说,在你的工作领域连几个优秀的人才和偶像都找不到,那么就不用白费力了。
4、无选择的条件下先生存再发展,有选择的条件下先发展再生存
在大学毕业之际,很多高校老师都会教导学生要先生存再谈发展,但这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年轻人。
在家境良好的前提下,年轻人定得先找准定位,再谈发展,有资格去试错总是好事,但对于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而言,自然是先填饱肚子再谈其它。
对于一个功成名就的资本家来说,定位当然比赚钱更重要,毕竟定位准了才能赚到钱;
但对于千千万万个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年轻人来说,长远顾不了,只能顾当下了。
这就是现实啊,年轻人!
-END-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