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吊水楼瀑布,我们吃了镜泊湖冷水鱼宴,五大盘冷水鱼,太实惠了,冷水鱼肉质细嫩,鲜美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我们前往镜泊湖南岸看冬捕,因镜泊湖水质澄清、水产丰富、鱼肉鲜美,每年的冬捕节都很受欢迎,这种中国北方渔猎方式是古老生活方式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宁安市,地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1000年的唐代,满族先民——靺鞨人称镜泊湖为忽汗海,辽称扑燕水,金称必尔腾湖,清初宁古塔流域以湖水照人如镜而命名为镜泊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泊湖由于是由牡丹江被阻塞而形成的,故其形状仍保留一些河道的特点,它不像一般的湖泊,或呈圆形,或呈半圆形等,而是像一条宽窄相间的绸带镶嵌在群山之中,蜿蜒45公里之长,故有百里长湖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的镜泊湖已封冻,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湖面上面可以跑车,我们坐着拖拉机拉的雪圈跑了近半个小时来到了冬捕的场所,渔猎是东北独有的特色文化,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据说冬捕最早可追溯到辽金时期,有史料记载,辽帝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率领文武百官在查干湖面上搭建帐篷,冰面打开后,鲜活的鱼儿就接二连三地跳上冰面……历史上称这种冬捕为“春捺钵”。冬季捕鱼易于保存运输,所以,这一古老的冬捕方式延续至今。镜泊湖就曾创下冬季一网捕捞86万斤的最高纪录。如今冬捕已经成为东北的一种民族文化,使渔猎文化得以传承绵延至今,成为如今人们过冬的特有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冒着刺骨的寒冷坐着镜泊湖拖拉机拉雪圈,雪圈与冰面接触,带起一层层飞雪落在了脸上、衣服上、鞋子上,冻湖上风很大,冷极了,但是大家都很兴奋。来到冬捕现场,鱼把头还要先准备,我们就在旁边冰上自娱自乐玩着冰上转圈等小项目,冰层很厚,并且层次不同,说明镜泊湖的冰面并不是一气呵成的,正应了那句话“冰冻三尽非一日寒”。我们随后看到,从一个破冰的小洞里,鱼把头把一条条肥大的镜泊湖胖头冷水鱼从冰洞里捞出来,正应东北俗语“棒打狍子瓢舀鱼”,不一会儿时间,开口的冰洞面上很快就结了一层簿簿的冰。我很奇怪在没有高科技定位仪器下,鱼把头是怎样判断湖中何处有鱼的呢?双儿说,这就看鱼把头的功夫了,看得准,一网可以打几十万斤,看得不准可能无功而返,这都得靠鱼把头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鱼把头还有来历的,传说第一代鱼把头“巴图”人非常聪明,有一年饥荒,为生计而苦恼的巴图在梦中经人指点,结合前人的经验,自创网具。带领着二十几人在查干淖尔冰上开始了查干湖冬捕的第一网,用麻网、木轮、人绞网,一网打出三十六鱼筐的鱼,人们欢呼雀跃,尊“巴图”为渔把头,即“帮头”的意思,后来一代代相传直至今天。

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场小型的袖珍型的冬捕,感受和体验的是东北的渔猎文化,而大型冬捕需要筹备很长时间,需要一百多人配合,这一天,就像过年一样,年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