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镜诚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这场灾难夺走了69227名同胞的生命,造成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地震发生后,无论是从废墟中背出两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还是年仅3岁,获救后艰难举起右手,向解放军敬礼的小郎峥。闪烁在蜀地上的人性之光,向我们诠释了“大难兴邦”的含义。

当时有媒体这样评价:

“一个能出动10万军队救援的国家,一个总理2小时就赶到灾区的国家,一个因民众争相献血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可与这些英雄事迹格格不入的,是一位名叫范美忠的中学老师。

这位出身农村、毕业于北大历史系的高材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的一所中学任教。地震发生时,范美忠不顾学生安危,第一个逃出教室。

10天后,他在天涯论坛写下一篇名为《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文章,并直言:“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文章发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愤怒地网友为了讽刺范美忠的行为,称其为“范跑跑”。13年过去了,范美忠如今过得怎样?这13年来,人们对于他的看法又经历了哪些转变?

要想客观地回顾那段历史,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范美忠其人。

提起范美忠,就不得不提他身上的北大光环。作为一个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才子,他有着浓厚的精英意识,其本人更是自由主义的忠实拥趸。

四年的北大学习生活到底给范美忠带来了什么?

他说:“大学四年我只做了两件事情:看书和踢足球,连西乙联赛的替补球员都能背出来。”

当然,北大四年让范美忠对功利化的人生价值心生不满,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迷惘。

1997年,范美忠从北大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四川自贡蜀光中学教高中历史。即便拥有名校背景,但因为他总是就一些历史事件发表过激言论,这些话从学生口中传到家长那里,范美忠于是给众人留下了一个迂腐的“狂人”形象。

因为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范美忠选择在2000年辞职,去广州从事媒体工作。

范美忠本以为环境的改变会让人耳目一新,他没想到的是,问题的症结在于自己。

2005年,范美忠几经辗转,最终选择来到都江堰光亚学校任IB语文教师。

IB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大学预科课程,因为没有统一编订的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份庞大的书目,供教师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来进行选择,这种教学方式上的灵活性很对范美忠胃口,他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

在此期间,范美忠在学校仍是独来独往,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他的学生王一山这样形容范老师给自己的印象:“范老师只和学生打打乒乓球,和同事少有交流,只对宏大的命题有兴趣,很少做家务杂事。”

就连范美忠自己也承认,当时焦虑和孤独侵蚀着自己的内心,“只有鲁迅能抒发我的愤懑,但他到死没给出答案。”

事实上,范美忠的大部分人生都在一种“对抗”中进行,这也为震后他的所作所为埋下了伏笔。

2008年5月12日,范美忠正在给学生上课时,眼前的课桌突然晃动了一下。学生们一愣,有些不知所措。

因为之前经历过一些轻微地震,范美忠便安慰大家道:“不要慌,没事……”

话音未落,教学楼猛烈震动起来,发出巨大声响,范美忠瞬间意识到一一这是大地震!于是,他第一个冲出教室,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楼下的足球场。

事后来看,他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全然不顾自己的学生。

10天后,范美忠写下《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此前的范美忠表现出的些许“对抗”都无伤大雅,但这次对抗,碰上了整个国家面对灾难时无处安放的悲痛情绪。这一次,范美忠激怒了所有人。

对于范美忠的言论,时任北大历史系党委书记评论说:“北大以有这样的学生为耻,如果开除他,我们很赞成。”

当时教育部的发言人也公开表示:“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

数日之后,范美忠受邀参加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节目上,郭松民作为观点对立方,针对范美忠的行为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事后,凤凰网对“你怎样看待范美忠率先逃跑的行为”进行了一项调查。

事实证明,在高达245888位网友的投票中,有58.9% 的人认为范美忠“已经不适合继续做教师了”;有17.1%的人对范美忠“不管是言论还是行为都不赞成”;支持范美忠言行的仅占4.5%。

大多数人认为,范美忠既然是一名教师,危机时刻保护自己的学生是一种师德的体现,但显然范美忠在灾难面前表现得过于冷血;也有一些人认为,范美忠毕竟是一个普通人,灾难面前保护自己是一种本能。事后他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至少代表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

众多观点中,一位老教授的总结给笔者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他说:“范美忠的教育价值理念已经产生的偏差,他在地震中所展现出过于理性和冷血的一面证明,他已经不再适合从事教师这份工作。”

那年6月2日,人民网论坛发表了一篇名为《范美忠给国人出了个难题:我可以不做英雄吗?》的文章,其中写道:

“范美忠的诚实让我们很为难,既要赞许其诚实的可贵,又要谴责其对“争当英雄”传统美德冲击。这怎么办呢?难道为了维护传统美德的尊严,而把范美忠的诚实一块谴责?这也不行!因为诚实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即便如此,国人记住的,仍是那些面对灾难时让人泪目的伟大时刻:

灾难来临时,张米亚老师跪扑在废墟之中,双手紧紧护着两个孩子,救援队赶来时,两个孩子得救了,但张老师却再也没有醒来……

漩口中学的方老师,地震时正在计算机教室给孩子们上课,为了让孩子们先走,他用自己的肩膀撑住变形的门框,短短1分钟,除了一名在楼梯过道处遇难的同学外,剩余41人全部死里逃生,而方老师却被压在了废墟之下……

那年 6 月 25 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对教师的要求中加入了“保护学生安全”。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教师保护学生,不是什么所谓的“圣人化”,而是师德底线。

谴责的浪潮渐渐散去,一切仿佛又回归平常。

时间一晃来到2014年4月28日,成都光亚学校内的一堂选修课,范美忠正在向学生讲授《庄子》。讲到兴起处,他会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肆意挥洒汗水,这是他内心对于“阳春白雪”的坚持。

范美忠的家中没有电视,一进门就是两排高大的书柜,上面醒目的位置,摆放着《卡夫卡全集》和《鲁迅全集》。

所谓“阳春白雪”的生活,也少不了“下里巴人”。

开车接送孩子,交煤气水电费,都是范美忠负责,“我妻子是一概不管的”。每天早晨,他要给3岁的儿子穿衣服;周日下午,他要准时带12岁的女儿去学滑冰。即便是当初最爱的球赛,只要儿子有需要,范美忠都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球赛,去哄孩子开心。

事实证明,比道德审判更为复杂的,是真实的人生。

2015年,范美忠辞去了光亚学校的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大概是他早想去做的事。

现如今,他们一家住在成都市锦江区的三圣乡附近,那里向来被看作是成都市区内的“世外桃源”。

范美忠一家四口住在89平米的房子里,平时靠上网课,辅导孩子读庄子挣钱。“不说好有钱,但是过一个基本的生活相对宽裕。”

在范美忠眼中,物质对于他的意义显然不大,即便一贫如洗,但他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汶川地震距今已然过去13年,时至今日,范美忠当年的教学用具和眼镜还陈列在一所地震博物馆内,旁边有一块“留言墙”,承载了人们对他的各类评价。

范美忠向来视鲁迅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但笔者以为,他穷尽一生断然也写不出下面这番话: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一END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