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袁隆平院士走了,他给人类留下的伟大成就注定彪炳史册。关于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各种资料,也陆续被媒体发布出来,我这才有幸看到他写给妈妈的信。在这封情真意切的信中,我感受到了科学家为人类奉献的朴素精神,更感受到了,越是伟大的人,越有着无比纯粹的真诚与柔情。

袁隆平院士在信中抒发了对妈妈的深切怀念和无奈愧疚,还有无以回报的感恩之情。他用三个“无法想象”,深情回忆了妈妈对他的巨大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爱的力量,帮孩子抵挡人生的风雨一、启蒙教育:生命的方向

“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

在袁隆平20岁之前,中国大地大多数时间都陷在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局势中,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百姓的日常生活异常艰难,谋生尚且不易,遑论学习。袁妈妈是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却不得不带着孩子四处迁徙。袁隆平6岁之前就随母亲四处漂泊,先后居住北平、天津、九江、赣州、汉口等地;整个小学6年,也是辗转武汉、湖南、重庆三地才读完。

在这样极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袁妈妈始终坚持教孩子学习英语。她并不能预测英语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只是,在动荡时代,作为一名大家闺秀,除了自己拥有的知识,也实在没有什么能给孩子了。这就是一颗妈妈的心:无论怎样,都会竭尽全力把自己所拥有的,全部送给孩子。应该说,是袁妈妈的英语启蒙,让袁隆平从小对英语有了兴趣,从而在那个完全不重视英语的年代里,也从没有放弃英语学习,从而才有机会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

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意义,并不在于教会了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给人生铺垫了一个兴趣方向。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下意识地对某些方面感兴趣,很多人以为这是天生的,其实不然。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最初接触到的东西,如果渐渐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主要内容,通常就为以后的兴趣做了重要铺垫。

记得有一次给老师们做培训时,我也曾经讲过这个道理。很多大学毕业生踏入社会后,并不确定自己做什么工作,但如果在某一项工作上静下心来埋头研究,也许三、五年之后,这项工作就会成为人生事业的方向。

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兴趣形成也是一样的:我们对某个方面感兴趣,通常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看见相关内容时能激起共鸣,就更愿意去接触,久而久之,就成了兴趣。有些成年人在工作之余还有自己的爱好,比如有的爱书法,有的爱跳舞,有的爱打篮球,原理都是相通的。

在生命最初的接触中,如果那些知识储备是妈妈带来的,那就还带着爱的温度,不仅给生命引领兴趣方向,更会在兴趣的探究过程中,时时有爱的力量在陪伴,在鼓舞。那是一种潜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力量,教人慢慢积攒起生活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系统教育让生命更具有创造力二、系统教育:事业的底气

“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

通过“执著和鼓励”五个字可以想见,在动荡岁月中,妈妈为了让袁隆平坚持学习,到底耗费了多少心血和精力。袁妈妈有一种非常朴素的价值观:不论怎样,孩子从小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在成年之前就搭建起系统的基础知识框架,一定是有用的。

系统学习曾经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批评说,孩子在学校里学多门功课没有用,将来又不从事那方面的工作。其实,各门功课所搭建起的基础知识框架,以及学习不同功课时所接触的不同逻辑架构方式,是我们打开这个社会、理解这个世界的入门钥匙。虽然在现实教学中很难进行本质的落实,但每门功课的知识框架本身,已经足以对形成优秀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以后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有扎实基础知识框架和丰富逻辑架构思维的人,都更容易爱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更愿意在工作中进行创造性探究,总是会尽力地去改良现状,提升品质。

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进入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当了一名老师。正是在当老师期间,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从此走上了水稻研究的道路。这种特殊性状的水稻,在被袁隆平发现之前,一直存在着,但一直被人忽略,只有具备认真学习和勇于探究精神的袁隆平才会把它当成个事儿,执拗地进行钻研,无惧质疑和嘲笑,最终创造出了人类粮食史上的奇迹。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袁隆平走进田间,这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还将要继续寂寞多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榜样的力量对人生有无法估量的作用三、榜样教育:坚韧的意志

“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袁妈妈给孩子讲尼采,应该是着重讲了生病后的尼采,是如何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勤奋创作的。

25的尼采,以志愿看护兵的身份参加普法战争,很快就因病退役。32岁,在巴塞尔大学当教授的尼采,再度因病退居二线,从此再也没有摆脱过病魔的纠缠。到了35岁,病情加重,不得不从巴塞尔大学辞职。但重病之后的尼采,依然写出了《人性的,太人性的》、《善恶的彼岸》、《道德谱系》等经典作品。

人们一想到尼采,可能马上想到他那句惊世骇俗的“上帝死了”,但尼采的另一句话可能对袁隆平的影响更大:“你的良知在对你说什么?你要成为你自己。”袁老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一个中国科学家的梦想,更是一个人类科学家的良知,袁隆平一辈子都在努力成为他自己,所以,无论遭遇多少挫折,经历多少失败,他始终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真的是无法估量的。孩子的成长,一定需要有某种精神力量的引领。如果榜样力量被削减了,孩子必然会寻找另一种力量来替代。现在很多孩子被明星力量绑架,怀着满腔热情,努力挤进某个“饭圈”,为自己喜欢的明星寻死觅活,其实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而是社会风潮填补了父母教育的缺位,乘机给予了孩子精神力量的引领。

这并不是说父母非要跟孩子讲尼采,尼采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没有相当储备,很难讲好。但是,从摇篮前的故事开始,父母如果能刻意为孩子选择榜样力量,那么,这些力量将融进孩子的生命里,陪伴着孩子去面对以后人生中的各种风雨。榜样力量加上父母爱力,孩子的精神意志将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这样,当父母越来越老了,孩子仍有足够的力量,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

伟大的科学巨星走了,我们在深切缅怀的同时,也要努力传承他的精神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隆平先生在80岁时写给妈妈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