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宗教跟科学不能分开,科学没有宗教就好像一个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好像一个瞎子,这两者不能分开。”——爱因斯坦。

 科学 | 潘宗光教授眼中的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科学 | 潘宗光教授眼中的佛教

《腾讯佛学专访1丨潘宗光教授:西方极乐净土与现代科学没有冲突》

 科学 | 潘宗光教授眼中的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科学 | 潘宗光教授眼中的佛教

《腾讯佛学专访2丨潘宗光教授:一位大学校长的学佛心路》

当科学家遇到佛法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作为科学家,又是大学校长,你为什么信奉佛教?通过多年来的学佛,我深刻体会到,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佛是觉悟了的人,他不是造物主,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

“童年的时候,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十五吃斋,焚香供佛,以为这就是佛教。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读书时,我上的是教会学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但是听不进去,心里没有感应。”

“后来我去英国读书拿博士学位,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

“我真正走近佛教,了解佛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1991年,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第二年,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便应邀前去听讲。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

从此,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潜心研读佛经。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心要去了解它、掌握它、证明它。潘教授说: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我看来,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

或者说,佛教与科学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等佛教义理。

科学家践行佛法

随着对佛学理解的深入,潘宗光亦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使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从那时起,潘宗光养成了每天早起打坐的习惯。坐禅使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得以拓展心灵空间,处事的态度亦较前客观和包容。

2001年初,当了10年校长的我,提出让校董、教职员及学生代表150人,以不记名的方式对校长过去10年的工作进行评核。在香港我是第一位,也是唯一这样做的大学校长,原因是我学佛之后,已经不太看重个人得失。评价好固然好,不好,就要去改善。

潘宗光认为,身为一位佛弟子,仅仅懂得一些佛教义理是远远不够的。不只是要去身体力行地实践和实证,更要让佛法智慧利益社会,帮助更多的人去除烦恼。

科学家的心愿

2008年,68岁的潘宗光从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的18年生涯退休。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弘扬传播自己喜爱的中国传统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不是物质可以解决的,重要的是心态问题。我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一定可以帮助改善社会的和谐。”佛家讲因果,我们要教导下一代明白因果规律,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父母,自然会孝顺;感恩师长,自然会尊重;感恩朋友,自然会互相帮助;感恩社会,自然会回馈;感恩国家,自然会承担。我们要种善因,结善缘。把正能量传递给年轻人,鼓励他们多做善事,多帮助他人,多修慈悲。

这里说的不是鼓励年轻人要去信佛,而是运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做人。我所说的这些,都不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而是从做人的道理来讲。将这套理论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明白,修好自己的心,那么一定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这是我的心愿。

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中国梦,十分切合现今社会需要。我想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每个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便会有包容心及慈悲心;

第二,所有中国人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社会便变得和谐;

第三,是世界要真正的和谐,唯有靠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