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有多火爆?从明星到素人,医美已成为一种全民风潮。有人调侃,中国女性的变美三件套已从过去的美甲、染发、种睫毛变成了水光、除皱、热玛吉。受益于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中国女性对“美”的追求变得狂热起来,被称为“美丽经济”“颜值经济”的医美产业顺势爆发,为爱美女性服务的医美公司们则成了资本市场上最大的赢家。

但火爆的另一边,是行业的混乱、无序。在利益的诱惑下,虚假宣传成灾、医师资质成疑、假冒伪劣产品横行,让不少爱美女性们“美容”变“毁容”,惨剧连环上演的同时也把医美产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人的“茅台”们

医美产业链包含上中下游,上游是药品、针剂、器械等供应商,中游是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小型私人诊所等医美服务机构,下游则是线上搜索类平台、线上垂直类医美平台等营销获客平台。

消费者对医美的火爆需求,让整条产业链上的玩家们成为风口上的“猪”,飞起来了。上游因为发展相对成熟,产业格局集中,在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制造工艺上进入门槛较高,龙头企业获得了产业链条上的大部分利润,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最为亮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立于2004年的爱美客是国内生物医用软组织修复材料领域的创新型领先企业,主要产品包括III类医疗器械系列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产品、面部埋植线产品、衍生的品牌矩阵“伴侣型”化妆品。2020年9月28日,爱美客在深市创业板上市,成为继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之后的第三家在A股上市的玻尿酸概念股。今年年初,爱美客股价一度飙升至1331元,成为继茅台、石头科技之外的第三只股价超1000的股票,被称为“女人的茅台”。近期,爱美客更是因为刚上市就大手笔大手笔分红引来深交所的问询,不过人家回应“公司营运资金充沛”,瞧,多霸气!据悉,爱美客生产一只售价上千的玻尿酸产品成本可能仅为二十元,毛利率近92.63%,暴力程度让茅台甘拜下风。与爱美客一样,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也是医美市场玻尿酸相关产品的主流供应商,自然也受投资者追捧。特别是华熙生物,它是医美概念股中规模最大的一家企业,号称“医美第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以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为代表的下游企业也不甘示弱。下游企业中的老大新氧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美容整形服务运营商,平台提供美丽日记、医美百科、视频直播、安心购、云诊所等服务,简言之就是通过媒体内容为社区引流,再通过社区培养潜在消费者,最后实现平台变现。2019年5月2日,新氧科技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互联网医美第一股”。

医美行业火爆,有实力的没实力的都跟着吃肉喝汤。比如A股医美概念股朗姿股份、奥园美谷,港股市场医美概念股四环医药、康哲药业,新三板市场的华韩整形等,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都很强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经济”崛起

中国的医美市场有多大?

相关报告显示,2014~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22.5%,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仍将保持24.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成为全球前十大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国家。新冠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冲击,医美行业是个例外,人们的“变美”热情丝毫未减。根据《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了5150家医美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8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美容服务市场,占全球医疗美容服务市场13.5%的市场份额;2019年中国医美用户1367.2万人,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达1436亿人民币;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975亿元,占全球比重17%,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0亿。

和全球主要几个大的医美国家相比,中国医美行业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医美行业已经开始萌芽,到2000年市场已发展成熟,这时候韩国美容行业崛起了,到2010年前后,韩国的整容行业已经闻名世界。而这时候,中国的医美行业才刚开始起步。虽然这10年来行业保持高速增长,但因为起步晚我国的医美市场渗透率仅有4%,这个数字远低于美韩日。据Frost &Sullivan统计,中国医美每千人的每年诊疗次数仅仅为美国的四分之一,韩国的六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医美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撰写团队负责人罗天健分析,目前阻碍我国医美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医生的严重短缺。医美行业需要依赖专业医生来提供成熟的服务,但从每百万人口拥有多少个医美医生的统计学意义来看,目前韩国每百万人中拥有50多个专业外科整形医生,但在国内却只有几个。“医美医生培训的周期比较长,这方面的人员资源的稀缺无法很快去填补,这可能是我们后续中国医疗行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障碍。”罗天健对中国医美市场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鉴于目前中国医美的渗透率明显低于很多成熟国家,医美市场未来会拥有一个非常长期的增长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陷阱”频发

医美行业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市场中充斥着各种乱象。从非法宣传、非法机构、非法医生到非法药品,这个行业比P2P乱,比P2P黑,比茅台暴利。

很多年轻人初次体验前对医美算不上有多了解,他们一般选择从新氧、更美、美呗、柠檬爱美等医美资讯平台获取信息。据Fastdata统计,2020年每天约30万人通过新氧获取医美咨询、分享医美经验。但有近两万家商家入驻的新氧APP,却被曝出商家删差评及日记造假等乱象。有消费向媒体爆料,在新氧平台上的某商家购买祛黑眼圈项目去线下店体验时,被医生要求手机刷早就编辑好的好评语。在闲鱼平台上搜索"新氧日记"、"新氧评论",就会出现相关的代刷好评,卖小号和代写日记的业务。不禁好奇,这些APP到底是医美资讯平台,还是医美商家的广告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构及医师的良莠不齐就更不用说了。根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为13,000家,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业店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在具备医美资质的13,000家机构中,还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该报告还指出,中国医美非法从业者有10万以上,合法医师在全行业内仅占28%。也就是说,有近8万医师在非法执业。正常来讲,整形医美项目对医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仅要有医学素养,有整形技术,还要有审美修养。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整形医师的缺口很大,而一位合格医师的培养周期至少8年至10年,一些所谓的整形医院和整形医师在利益的驱使下都没什么耐心,很多都是通过短短几天的速成培训就上岗,操作注射针剂的微整形、半永久甚至是其他动刀手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质量问题也是医美行业的又一通病。同样根据《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的数据,目前国内医美市场上的针剂仅有33.3%为正品,剩下66.7%都是非法针剂,也就是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水货、假货等非法针剂。这不难理解,比如肉毒素针剂,本是严格把关的产品,但从实体店到网络都充斥着各种山寨或非法渠道来的针剂。

名资讯实广告的营销导流平台,不具备资质的医美机构,无证无经验的整形医生,假冒伪劣的医美药剂,整出“面具脸”、“伤残脸”也就不足为奇了。《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因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有10万人。另一组数据是,仅在2018到2020年三年间,医美行业涉及消费者权益相关的行政处罚数量约占全部行政处罚的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层出不穷的医美乱象像是“毒药”,侵蚀着医美行业的信誉,也阻碍了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并非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混乱。自2014年开始,《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8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陆续发布,对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项目的准入要求作了明确。但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只能说监管还是太“仁慈”了些。

国内的新兴产业往往存在着一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尴尬现象,P2P行业就是前车之鉴,医美产业会重蹈覆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