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的红唇,丰满的身材,冷艳的外表,魅惑的眼神.......

在内地的女演员中,余男的颜值真算不上是最美的那一波。

但是从她的身上,总能散发出一股别样的女人味,让人不自觉的被其吸引。

从处女作《月蚀》,到《图雅的婚事》,余男先后斩获九个国际、国内的最佳女主角奖项。

因此,被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称之为——“中国的文艺片女王”。

在拍《无人区》时,导演宁浩,徐峥曾经这样评价:

“剧本只要给到她,她自己就知道该怎么演,在我看来,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演员。”

这并非客套话,凡是看过余男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这样认为。

全片删减5分钟,余男的演技艳压群芳,这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惊蛰》丨Thestoryofermei

回顾近20年来,国产女性题材的影视剧,似乎都有一个通病。

导演试图揭示大多数女性的生活困境,借此来为她们发声。

初衷是好的,但是真实所呈现出来的故事,却往往带有导演个人的偏见在里面。

唯独《惊蛰》,以极具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大多数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

王全安,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

从《月蚀》到《图雅的婚事》,再到《白鹿原》,他一步步展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拍摄风格。

而余男对于王全安来说,就像张艺谋身边有巩俐一样,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所在。

关二妹(余男饰演),是个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农村姑娘。

她长着一张黑黝黝的脸,梳着两条麻花辫,身上裹着臃肿的棉袄。

在那个年代,像二妹这种女孩,从出生开始命运早已注定。

关二妹好不容易将家里的猪养肥,结果被父亲和哥哥杀掉,换钱请木匠给爷爷打个好棺材。

正当父子俩去山上砍树时,没想到被抓了起来,需要交纳罚款。

于是为了还罚款,家里人将二妹推到了“屠宰场”,她被要求嫁人,成为了换钱的“商品”。

显然,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这时,从县城回来的好姐妹,给她带来了曙光。

毛妹早年从村子里走出去,去县城发展,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二妹看着她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以及给她带的有声贺卡、巧克力等新鲜玩意,着实羡慕。

抱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二妹毅然决定逃婚,独自进城闯一闯。

刚来到县城,毛妹帮自己的姐妹到处找工作,还传授她一条生活指南:

“找个城里的男人,在这里扎根。”

于是在毛妹的牵线下,二妹顺利地认识了乔连升,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恋爱。

刚上班没多久,二妹就遭到了餐厅老板的骚扰,但是她并没有在意,比这个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毛妹说如果想要拴住一个男人,就必须做“那事”,给乔连升的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

她还告诉二妹,在做那事之前,只要吃点止疼药,就不会感到疼痛。

二妹也没有想那么多,就按照毛妹说的做,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在乔连升的床上,发现了别的女人的内衣。

后来,心灰意冷的二妹,忍无可忍将领导的饭局给搅黄了。

在县城里待不下去,二妹发泄完后,伤心地离开了此地,回到了农村。

她仿佛从梦中醒来,接受了现实,认命嫁给了木匠的儿子。

结尾处,二妹抱着自己的孩子,坐在乐园的火车上不停地转着,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将自己的梦想又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惊蛰》相比于王全安的处女作《月蚀》,叙事结构明显简单得多,主要以角色的层次塑造与即兴表现为重点,显得格外的真实。

片中,余男“灰头土脸”的造型,一改往日“性感女神”的形象。

从眼神到动作,再到口音,她鲜活地演绎出了北方农村女性的淳朴和倔强。

在我看来,余男在片中的表演,比起《秋菊打官司》中的巩俐,更要接近原生态。

命运的沉重,让人看着倍感心酸。

关二妹拼命地向上爬,朝着心中的理想前进,却发现了现实很骨感。

片名《惊蛰》,原本指的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本意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

在故事里,关二妹就是那只蛰虫,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等待着那一声惊醒自己的春雷。

没想到,最终等是等来了,但不是为她所响的惊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惊蛰》又和贾樟柯的《小武》有几分相似。

《小武》是贾樟柯在1997年导演的电影,讲述了生活在山西县城男青年小武的孤独空虚的精神世界。

同样是作为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贾樟柯的电影追求的是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社会中普通人的命运转变。

而王全安的《惊蛰》,只是用了寥寥几笔去描绘了一个时代的悲剧。

这种以即兴的拍摄手法,以及对生活常态的细腻捕捉,镜头客观而冷静地靠近角色,反倒是显得直接平实而坦白。

既熟悉又陌生,是七哥看完《惊蛰》后的最大感受。

摘掉“性感女神”的标签,余男这部电影,让多少流量明星“脸红”。

唯一遗憾的是,《惊蛰》作为一部金鸡奖获奖电影,没有能找到完整的字幕版。

所以,60%的方言对白,看了3遍才勉强理清整个故事。

但是瑕不掩瑜,《惊蛰》在我看来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完全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