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哇,亲爱的读者!

人世间的一滴凡尘,说的就是我们,而这滴凡尘却有着身份,所以我们都想要做的一件事——认识我自己,就是哲学家所说的:我是谁?这个问题被刻在很多地方,但是唯独没有好好地刻画在我们的心里,所以我们很困惑,我们是谁!

上帝给我们关了一扇门,却打开了一道窗,你知道那道窗在哪里吗?

我们是谁没有刻画在我们心里面,却让我们有不断探索的动力,越是探索,越是发现这个问题逐渐地被我们解答,但是这个答案从人类出现一直到人类结束都没办法写完。

随着社会的前进,就会有一些默认的认知,这些认知如果足够经典就会被不断地流传下来。

在我们的神经元里面,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的作用就是把我们看到的东西像镜子一样印在我们的脑海里面。这种镜像神经元有什么作用,就是把我们看到的东西记录起来,然后我们去模仿他们,首先第一个模仿的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然后我们知道我们是谁了吗?

没有。

我们只是模仿,却没法知道,通过模仿,将环境和基因的结合得到了不一样的我们,就像两兄弟始终都不一样的。这是因为镜像神经元记录的每一个影像都是不一样的,模仿出来的东西又怎么会相同呢?

然而父母并不是“我是谁?”的答案,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寻根问底是我们的本能,比如说爷爷奶奶或者姓氏来源。这一切就是为了延续我们家庭思想中的真男人或者真女人。即便追寻到五千万年前,我们也只是知道:我来自哪里?却不知道:我是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认识更多的人,同学、父母,随之得到的却是我们都没法不去面对的是环境,而逐渐地我是谁变成了:我们的身份是他人意识分配的特性集合。这也真正地迎合了那一句话:人是群居生活。

这是正确的吗?

或许用祖师的一首诗就会推翻一切。

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也就是说西方所追寻的问题,来到了东方却已经不是问题。

这是宗教理解说给我们的提示,宗教会不会失去,科学会不会代替宗教?《身份》这一书中提到:宗教的消失,社会就变成人人为己的社会。人本性是什么?有人说是恶,有人说是善,有人说无。最近研究出来的人的基因里面就包含着自私的基因,这种基因是不是证明了人性本恶?那么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人的基因里面包含着贡献的基因,这种基因是不是代表着人性本善。归结来说,我是谁?这个问题就包含着宗教对我们的影响,善恶就是不得不解释的问题。要管理我们的善恶就需要更高级的力量,比如说法律、道德。

如果科学作为新的宗教代替品,那么,有一样东西是宗教所无法带给我们的,那就是进化。当我们知道我们的基因只是还没有解开的难题的时候,我们就会不断寻找其中的答案,直到有一天这个难题解决了,我们就会冲破上帝的功能——改变人自身,也就是说未来的我们是否可以经过基因改造变得更加完美?进化成最完美的物种。这个时候我们能说:我们的世俗成功并不是来自上帝的恩赐,而是来自我们汗流满面的工作,我们自己就能决定:我是谁。但是古老的人就是相信:我们汗流满面的工作得来的世俗成功,就是上帝的恩赐。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在解答“我是谁?”这个问题,就会不断地引发更多的问题,上面的善恶、家族,还有同类和异类。我们是否会觉得我们自己的性别里有着讨厌的一面,我们所在的圈子里面是否会觉得不被人看起,我们所在的位置是否让自己难堪。同一个社会里面,如果没有共同的敌人,我们互相就是敌人!或许外星人没有到来之前,我们都只会说,我们是某某国家的人,而不会关心别的国家生态问题,也不会考虑我们的行为会不会卷起伦敦龙卷风风暴。甚至说别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乐趣,这种就是“我是谁?”被确定是国家的答案的时候,异类就成了敌人。

思考一下,我们在考虑我们的身份是什么,其实就是思考着我们是谁,最终并不能用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越南人,日本人等等去衡量,因为那只会徒增破坏。更不能考虑宗教性,也不能考虑善恶性,而是平心而论:本来无一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