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中国水稻专家袁隆平去世,举国悲痛。

一个科学家去世,全国人民自发的悼念他,这是一个很久都没有了的社会现象,会引起很多人的各种思考。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袁隆平就是这样的人。

中国社会太缺少这样的埋头实干的人了!

原正市获中国首批”国际科技合作奖”

1.

袁隆平去世后,有朋友问我,公交车上有人说,袁隆平在隆化指导过水稻种植吗?是真的吗?

说这话的人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呀!

可惜,不是,只是这位专家也姓“原”。

在隆化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是日本水稻种植专家原正市,他被一些媒体誉为“日本的袁隆平”。

原正市(右一)在中国稻田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1991年12月12日,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科委在给国务院写写的《关于进一步积极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报告》中说:

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是将传统的在水田中育秧改变为在旱地里育秧,从而提高了秧苗的素质,增强了抗逆性和苗发根力,培育出根系发达的壮苗。其特点是:秧苗耐寒,生长健壮,可利用的分蘖多;延长光能利用时间,提前成熟;高产稳产;采用稀植可降低成本,省种和省水均为50%,省肥50—70%。


八十年代初,日本著名水稻专家藤原长作、原正市等先后应聘到黑龙江省传授寒地水稻旱育苗稀植栽培技术。通过中日两国农业专家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这项技术已在黑龙江省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这份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的报告特别举例说明:

一九九〇年,原正市先生应邀到河北隆化县进行指导。在中日双方通力合作下,当年,约12公顷示范田平均产量一举突破七千五百公斤大关,达每公顷一万零五十七公斤,增产率达30%,增产效果明显超过其他措施。今年,该省推广面积为约三万三千公顷,平均产量达到每公顷九千七百五十公斤左右。

原正市在隆化张三营河东村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2.

人们怀念八十年代是有道理的,那个时候的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和现在都不一样,遇到好的经验,都会很快的去学习并实践。

1989年,隆化县得知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在黑龙江方正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获得成功,县委、县政府马上就派技术人员到黑龙江进行实地考察,考察后认为,黑龙江省方正县的气候、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与隆化差不多,引进推广旱育稀植技术能够提高隆化水稻的亩产量。

在河北省和承德地区行署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原国务院引进外国智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外国专家局牵线搭桥将原正市先生请到隆化,指导《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引进试验》项目工作。

原正市,日本著名水稻栽培专家,生于1917年,1982年起,他20年来华63次,成功地把日本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到中国,对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推广的水稻,每亩增产在100公斤以上,曾多次受到中日两国政府的表彰,并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奖、 友谊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89年11月16日,原正市第一次来到隆化,这一年,他已经72岁了。

他在张三营镇河东村选定了试验田。在以后他多次来隆化的过程中,每次都会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兄弟讲解技术,他换好工作服后,走入稻田,摸秧、抓泥,为农民们做示范,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老原 ”。

时任东村支书的张洪阁,一直跟随在原正市身边学习,并从此痴迷上了水稻种植技术,成为承德有名的水稻种植“土专家”。

后来,他在总结原正市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发明了农民易学易用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汇编成教材,无偿分发给当地和前来参观的农民。

张洪阁指导种植的水稻,当时以平均亩产776公斤,单产904.5公斤刷新了两项全国纪录。

原正市的徒弟张洪阁和他的徒弟魏晓东(长城网图片)

3.

隆化县水资源丰富,域内有五条主要河流,滦河、伊玛图河、伊逊河、鹦鹉河和茅沟河,河川两岸土地肥沃,过去以种植谷子、高粱、玉米为主。

民国二年(1913年)开始试种水稻,到1949年,已经发展到1.1万亩。

据《隆化县志》记载:

1989年,隆化县水稻种植面积7.85万亩,产量达到1969.7万公斤,平均亩产251公斤,这一年,原正市来到隆化,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到1995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2.6万亩,总产4836.1万公斤,平均亩产383公斤,比1989年增加132公斤。

水稻旱育稀植在隆化取得成功。

4.

1996年1月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对农业部副部长吴亦侠所送报告批示说:

吴亦侠同志关于河北省隆化县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调查报告,很有说服力。报告不但说明了水稻早育稀植技术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而且总结了推广这项技术的基本经验和做法,读后深受启示,如果全国水稻区都像隆化那样,因地制宜推开这一技术,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建议刊登国办《参阅文件》,发各地参阅。

据《承德地区史录》引述的资料记载:

1994年以后,隆化县继续引进五优一、移栽灵等新品种、新技术,进行多技术、多层次集成化研究,形成了以旱育稀植为主的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被授予全国农业引智成果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2000年引进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2002年开始《生态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化研究》,进行了旱育稀植技术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的集成化研究,建立了生态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被选为全国综合防治示范区和生态大米生产示范基地,2004 年被授予“河北大米之乡”。2010年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通过验收,水稻生产实现了优质、高产、节水和无公害的统一。

5.

原正市于2002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5岁。中国驻札幌总领事孙平在他的家乡北海道岩见泽市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孙平在悼词中说:

原正市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二十年如一日坚持指导中国水稻栽培,为中国水稻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人民将铭记这位为中日友好不懈努力的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