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他出生在一个铁匠世家,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攻读《周礼》、《论语》等书籍,对生产、铸造之类的工艺特别感兴趣,算得上是博学多才的一个人了。

蔡伦在十八岁的时候进宫做了宦官,刚进宫时,在嫔妃们所住的地方当差,几年后就成为传达诏令的小黄门。有道是有才华的人,就算是在一群太监中,他也是那么的出众耀眼。没多久,蔡伦就被窦氏章德皇后看中收为心腹,汉章帝刘炟虽然宠爱窦皇后,但她并无子嗣,所以对生下太子刘庆的宋贵人特别嫉妒,也怕自己的后位不稳,于是诬陷宋贵人在宫中行巫蛊之术。窦皇后派蔡伦去审理这件事,并暗示让蔡伦坐实此案。

《后汉书宦者传蔡伦》:伦初受太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初七年,宋贵人被逼服毒自杀,汉章帝废除皇太子刘庆转为清河王,让梁贵人的皇子刘肇交给窦皇后抚养,升作太子。后世的诟病大多来自于此,认为蔡伦助纣为虐帮助窦皇后逼死宋贵人。但是在蔡伦的立场想想,窦皇后既然派他去查实此案,并且都交代了要坐实宋贵人罪名。就不说各为其主吧,蔡伦他一个小黄门凭什么反抗,他敢吗?就是他不去做,有汉章帝支持的窦皇后还会再派个王伦、陈伦什么的去办这个事,他们只是要个名义罢了。为了一个必死之人,搭上自己的一条小命,我想蔡伦不可能做得到,要知道人无完人,蔡伦更不是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汉书》: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要说蔡伦是为了自身权势吧,看后汉书中的描述也不像。在汉和帝登基后,蔡伦都升到中常侍的职位,能参与政务大事了。而后汉书却说蔡伦凭着他的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严谨的辅佐汉和帝,甚至好几次冒着直言得罪皇帝的风险,陈述得失的道理。(这分明是个直言上谏的大忠臣啊,奸臣这时只会拍马屁吧,哪敢冒犯拉下脸的皇帝)而且每到休假的时候,蔡伦总是闭门谢客并不拉帮结派,而去乡间考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汉书》:自古书契多编以行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也引起过后世学者的争论,两个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实这种争论意义真不大,最主要看的是结果,看的是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不论是认为蔡伦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还是蔡伦总结以前的造纸技术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究还是蔡伦制成了“蔡侯纸”并流传了下来。蔡伦创造或者说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他帮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清代之前都一直领先于其他文明,也对全世界的文化发展传播作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

麦克·哈特的初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六位,看看那时候我们熟悉的名人,第三耶稣、第四孔子、第七释迦摩尼、第九哥伦布、第十爱因斯坦,这样一比就能看出蔡伦有多牛了,我们中国人也该因他而骄傲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初元年,邓太后因为蔡伦在宫廷长期担任侍卫,便封他为龙亭侯,封地有三百户人口,不久又担任长乐太仆。元初四年,朝廷因为经史传记等有太多纰漏需要核实,于是选拔有名的读书人谒者刘珍以及博士、良史等聚集在东观殿,校正各种典籍,并派蔡伦监督这件事情。

可惜在建光元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刘祜亲自掌控朝政,开始秋后算账(刘祜就是当初宋贵人的孙子,废太子刘庆的儿子)。蔡伦因为当初受窦后指使,参与迫害宋贵人和刘庆的事被审讯查办,汉安帝下令让蔡伦自己到廷尉处那里领罪。蔡伦耻于受狱卒的羞辱,于是沐浴后穿戴整齐衣服、帽子,喝毒药自杀,所封侯国也被收回(蔡伦性格算得上刚烈吧,也许从汉安帝即位开始,蔡伦就能预料到有这么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汉书》:伦初受太后讽旨,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及太后崩,安帝始亲万机,敕使自致廷尉。伦耻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饮药而死,国除。

《资治通鉴》:初,长乐太仆蔡伦受窦后讽旨诬陷宋贵人,帝敕使自致延尉,伦饮药死。

资料参考于《东观汉记》《后汉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