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城市在战争期间就变成了最危险的区域,这是因为军队有了空袭手段和远程火炮,城市这种显眼的目标非常容易受到攻击,一旦爆发战争,乡村往往都是城市居民的避难区,比如在1940年大不列颠空战期间,伦敦的妇女儿童都被疏散到内陆乡村。
1914年8月的30号,德军出动一架单翼双座侦察机向巴黎投放5颗炸弹,造成3名法国平民死伤,由此开启了城市轰炸的先河,也正式将城市变成战时最危险的目标,而后德国齐柏林飞艇的空袭效果更加,几十吨的炸弹被投放到伦敦,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生命财产损失。
其后航空工业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轰炸机越造越大、越造越精、越飞越远,载弹量也越来越高,将战时的城市变成了人间地狱,战略轰炸在二战期间被提到事关战争结果的高度。英国是使用战略轰炸战术最毒的国家之一,英军最早是用的是双发的威灵顿式重型轰炸机,可以携带2040多千克的炸弹,但续航只有2000公里,很难威胁到德国内陆的城市;
不过,欧洲战场开打时,英军已经有一款名为斯特灵的四发重型轰炸机,可以连续飞行3235公里,弹仓内可装8000多千克的炸弹,让大多数的德国城市都不再安全;英军最具杀伤力的重型轰炸机是兰开斯特式,载弹量接近10000千克,累计向德国的城市倾泻了608612吨炸弹,多次组成上千架的机群空袭科隆、埃森、不来梅等德国城市。
所以二战期间的德国城市有大量人口流失,很多军工企业也被迫迁到巴伐利亚山区,迁到山区之后还要修建地下厂房,否则仍然是不安全的,这足以说明不仅战时的城市是很危险的,连房屋、厂区聚集的山区也不安全。
(B-17轰炸机轰炸乡村,诺顿瞄准具的出现,让零星的地面目标也不在安全)
相比德国,日本的城市在二战期间更凄惨,因为它们遭到了美军原子弹的轰炸,广岛和长崎都有10万左右的人口被原子武器瞬间杀死,而被常规炸弹轰炸的德国城市往往没有如此巨大的损失,比如在德累斯顿大轰炸期间也仅仅是损失了3万人左右,这说明核武器的出现,让城市变得更不安全了。
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深刻影响了战后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者不得不考虑防空的需要,这就让大多数的巨型城市都配套了地铁,地铁在战时可以担当防空洞的作用,比如我们的北京地铁,最早就是防备核战争的安全设施,城市交通需要反而是次要的!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终点据说是玉泉山,这条地下长城就是大战爆发后的临时指挥部,尤其是遭到核轰炸的时候,地面上没有安全的地方,地铁是唯一避难逃生的空间。
说到这里不难发现,二战期间欧洲的城市轰炸中,伤亡率远没有东方的城市那么高,就是因为西方城市拥有相对先进的防空逃生设施,比如地铁、防空洞等等,在大不列颠空战期间,伦敦的市民就习惯了在地铁中过夜,即便是乡村也几乎挨家挨户修建了防空用的地下室,这是当地生产力决定的,东亚各国的城市别说地铁了,就连下水道都没有,在空袭面前的自救能力当然不忍直视。
(曾作为防空洞的地铁使用至今)
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人对城市防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在无法保障自家领空安全的前提下,下令集中资源修建防空塔,以保护无法离开城市迁往乡下山区的市民,这就诞生了非常著名的防空塔。
(周围都被炸弹夷为平地,但防空塔完好无损,这种奇迹建筑既能攻击轰炸机,也能收容城市居民躲避轰炸)
除了空袭之外,远程炮火也是威胁城市安全的关键因素。德军在一战期间第一次使用了远程火炮“巴黎大炮”,射程达到130多公里远,炮弹甚至能飞到同温层,这是第一种远程袭击城市的火炮。1918年一战爆发后,德军没能迅速拿下巴黎,但是3门巴黎大炮在几个月内打出了300于发炮弹,约有60%多命中巴黎市区,造成上千人的伤亡。
不过,这种远程火炮的精度非常感人,给城市造成的恐慌远远比不上轰炸机,而且使用成本相当的高,因为巨大的膛压会严重磨损炮管,每发射50发炮弹就要更换炮管,而巴黎大炮的炮管又很长,运输和更换都很困难。加工难度、所需材料、对生产设备的要求等因素共同决定,它的造价高得出奇,整个一战期间也只生产了7门而已,这对于工业规模较小的德国来讲有些得不偿失。
二战期间,德军又装备了口径更大但射程仅有38公里的古斯塔夫巨炮,在飞机的校正帮助下,巨炮的命中精度有了显著提高,并在克里米亚战役期间大显神威,炮管寿命在多种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也提高到了150发,可即便如此它仍被认为是性价比不高的武器,远没有JU-88斯图卡轰炸机实用。
但不管怎么说,巨型火炮的出现让城市变得更加不安全,因为来袭的炮弹是无法拦截的。
在现代战争中,能威胁城市的武器多得数不过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巡航导弹了,美军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在伊拉克战争中多次执行斩首行动,定点清除了伊军的指挥中心、通讯枢纽、军火库和各种重要目标,在GPS定位辅助下,别说是城市了,就连山区的地道山洞都变的不再安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