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浙江地理中心所在地,有“浙江之心”之称),与东阳、新昌、仙居、天台等市县接壤。距离杭州、温州、宁波均在2小时以内,属长三角南翼经济区及浙中城市群经济区范围。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7个镇、5个乡,20.9万人口。磐安县在抗战烽火中的1939年设县。1958年,全境并入东阳县。1983年,恢复磐安县。当然,磐安县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著名人物,他们一位是著名哲学史专家,一位是院士。

第一位:陈修斋

陈修斋,浙江磐安人,著名哲学史专家、莱布尼茨专家、翻译家。1945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外交系。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尤长于莱布尼茨哲学。合著《哲学史方法论研究》、《欧洲哲学史稿》、《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译有(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1949年10月,他应聘到武汉大学哲学系任讲师,后因“院系调整”到北大,在此期间,他与人合著的《哲学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撰写的哲学史著作和教材。他参加编译的多卷本《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读》是我国第一套西方哲学史原著资料。1957年应李达校长的聘请重返武大,并重建哲学史教研室。60年代,他负责编写的《资产阶级哲学资料选辑》是我国解放后第一套大型现代西方哲学代表著作译丛。文革期间完成了莱布尼茨的《人类理智新论》的翻译工作。1978年晋升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6年成为西方哲学的博士生导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80年代,陈先生成果颇丰,他与杨祖陶教授合著的《欧洲哲学史稿》被视为经典教材。

陈先生的学术重心放在莱布尼茨哲学、近代唯理论和经验派哲学以及西方哲学史方面。他认为没有科学的哲学史方法论、哲学观、哲学史观,就不能建立科学的哲学史体系。因此,陈先生十分注重从近代哲学同现当代哲学的关联中来理解近代西方哲学。他还曾呼吁重新考虑“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

陈先生勤奋、严谨、谦逊。他曾说:“我越是研究莱布尼茨,就越是不敢写有关莱布尼茨的著作。”陈先生认为做人与为学的态度应是一致的,不应把哲学当作〝谋利〞的手段,而应视之为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陈先生1941年考入重庆政治学校外交系,在前中央政治学校听了贺麟先生的课程后,立志献身于哲学事业。毕业后,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的研究编译员。在此期间,他译出了《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并旁听了诸多哲学课程。

第二位:潘建伟

潘建伟,男,汉族,1970年3月11日生,浙江磐安县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维也纳大学,博士。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现任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奥地利科学院外籍院士,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委。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潘建伟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2018年12月,入选“中国改革开放海归40年40人”榜单。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4]潘建伟和塞林格的开创性实验,安全的广域量子通信成为可能。2019年4月26日,荣获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9月18日下午,潘建伟出席在合肥举行的2018-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颁奖仪式;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1年1月22日,被选举为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八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6年夏,中国潘建伟小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欧洲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实现了诱骗态方案,同时实现了超过100公里的量子保密通信实验,其中,潘建伟小组在2009年进行的实验又将绝对安全通信距离延长到200公里。2008年,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纠缠交换,建立了由300米光纤连接的两个冷原子系综之间的量子纠缠。同年在上海浦东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工程中心。2012年,潘建伟团队建成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合肥城域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络”,标志着大容量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已经成熟。2012年,在ReviewsofModernPhysics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是为数不多在该杂志发文的大陆学者。

潘建伟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及纠缠交换、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首次实现三、四、五、六、八光子纠缠。首次实验验证GHZ定理。提出利用现有技术可实现的量子纠缠纯化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实现突破大气等效厚度的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先后实现绝对安全距离超过100公里和200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及全通型量子通信网络。提出基于冷原子量子存储的高效量子中继器方案,并完成实验实现。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利用多光子纠缠实现重要的量子算法和突破经典极限的高精度测量。实现任意子分数统计的量子模拟。

2003年,潘建伟所在的实验室实现了自由传播光子的隐形传态,使得量子隐形传态能应用在更加广泛的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中;2004年,在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更新颖的量子隐形传态,即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为奠定分布式量子信息处理的基础作出了贡献;2006年,首次实现了两光子复合系统量子隐形传态;2008年,首次实现了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量子隐形传态。潘建伟和其他量子物理学家一起,为人类一点点开启量子世界之窗。利用冷原子系综实现高品质的单光子和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利用多光子纠缠实现重要的量子算法和突破经典极限的高精度测量。实现任意子分数统计的量子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