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元一再盛情邀请,要给我们看他的宝贝。

5月25日下午,沿着特高压看中国河南报道组来到了安阳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今年79岁的老元,大名元玉林,退休前是盘阳村村委副书记,也是村里第一个电工。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们在这个村里遇到的第一个“懂电”的人。

老元从老宅的角落里艰难地捧出一个粗布包,小心翼翼地解开。布包在桌子上滚了几圈,“宝贝”映入眼帘:一轮铁锤,一柄钢钎,金属光泽,闪耀夺目。

“这不就是俩铁疙瘩么,怎么就成了宝贝?”

老元看出了我们的疑惑,不慌不忙地说起这对宝贝不断“升值”的三次经历。

盘阳村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村子向北不足1公里便是自山西而来穿林州而过的漳河。但因为村子与漳河之间只有山路没有水渠,曾经村民们“靠着漳河种旱地,守着漳河没水吃”。

1955年,盘阳村和周边的卢家拐、木家庄、赵所等村的村民自发筹措资金,修成了17.7公里长的引水渠,将漳河水引入村。这几个村从此种上了水稻,成了林县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因为渠道经过河南、河北两省交界处的险道天桥断,因之得名“天桥渠”。

元玉林当年只有13岁,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每逢休息日,他就去修渠的工地上打零工。小小个头,加上吃饭“定量”,元玉林就做些搬石头的小工。抡铁锤、抡钢钎得费一顿力气,他只有眼馋的份。“那个时候主要是跟着大人后头,能出点力是一点力。但我也想早日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锤一钎。”这双看似普通的“宝贝”,就这样第一次在元玉林心中种下了种子。

没想到,元玉林这个愿望实现得如此之快。

1959年年底,原林县县委为了解决全县吃水、用水困难的问题,受天桥渠启发,举全县之力修建引漳入林大型水利工程,并在1960年的“盘阳会议”上将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正式命名为“红旗渠”。

“当时,我刚中专毕业回家,年轻气盛,加入到开山凿石的队伍里,真正拿起了这一锤一钎。用钢钎定点,一边轮铁锤,一边转钢钎,凿出一个洞,塞进去火药。随着火药爆炸,碎石四处飞溅。”元玉林一边说,一边跟我们比划,“你看这铁锤已经满是灰白色。红旗渠是我们一锤一钎抡出来的啊!”元玉林粗粝而坚硬的掌心,就是那些充满辛酸与血汗岁月的见证。

苦是真苦,但每每想到老乡们为了喝一口干净的水,总要挑着担子走上半个小时的坡路才能挑来两桶水,青年元玉林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不能让世世代代的林县人都吃不上水啊!”

1969年7月,红旗渠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困扰林县人民多年的吃水、用水问题终于解决。红旗渠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吸引无数人前来一睹风采。在这里也诞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对铁锤和钢钎还在盘阳水电站的建设中派上了用场。”元玉林打开话头,和我们说起了这对宝贝的第三次“际遇”。

红旗渠建成通水后,沿着干渠和支渠,林县水利部门又修建了红英汇流、二闸门、赵所等大大小小几十个水电站,在满足农田灌溉外,进一步利用地理条件使红旗渠发挥更多作用。

1973年,盘阳村计划利用天桥渠的水位落差建设一座水电站。设计与建造的重任落到了当时学历高、懂技术的元玉林身上。

煤矿机电专业毕业的元玉林也是头一次搞水电设计,十分头疼。“那时候物资短缺,交通信息不发达,我们这犄角旮旯的地方,想买啥都没门路。电管所的伙计们可帮了大忙了。”

元玉林口中的电管所是林州供电公司的前身。当时的所长得知要建盘阳水电站,工作人员主动跟进建设工程,帮忙联系到了济南的厂家,村里才买到了1台125千瓦、1台40千瓦的发电机和其他配套的设备。

“架变压器的时候买不到角铁横担,也是电管所的人想的法子——用水泥制作横担代替。多亏他们帮忙,这水电站才建起来。”说起电管所的帮助,元玉林打开了话匣子,还回忆起另一桩让他难忘的往事。

当时盘阳水电站建设共投资5.3万元,其中国家补贴4万元,村里筹资1.3万元。元玉林和电管所工作人员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建设运行起来的水电站,起初并不能让村民们买账:水利水电局的电网1969年就通到了盘阳村,放眼全村没有哪户有什么像样的电器,为啥花这么多钱建个水电站?

元玉林和电管所工作人员便挨家挨户地“游说”,一一列举建水电站的好处。乡亲们得知水电站发出来的电还能卖钱,于是不计工钱纷纷跟着元玉林拿起锤和钎,一起出力凿石、盖房建电站。最后,大伙看到发电机转着转着就源源不断地发出电来,感到既神奇又兴奋。

盘阳水电站建成投运后,需要有专业人员来运行维护。元玉林便放下锤和钎,守起了水电站,还兼职当起了村里的电工,这一干就是27年。

“刚开始,除了家家户户的灯泡,整个村都没什么家用电器。网电停了还有水电站发电,照明用电足够了。但是后来电视、电冰箱这些家用电器都用上以后还老停电,我这个当电工的可没少落埋怨呐。”元玉林回忆起往事,忍不住笑了。

乡亲们嘴上狠,可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因为村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抡锤的都是实在人。”村民们还选举他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任管电主任。

改革开放以后,电网先后历经几轮改造,村里相继开办了罐头厂、砖厂、火剪厂等企业。2007年,安阳林州供电公司在盘阳村实施配网改造工程中,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54千米、400伏线路5.3千米,新增配电台区8个,配变容量从800千伏安增加到3200千伏安,户均容量由0.7千伏安提升至2.6千伏安。

“现在啥电器都能带起来的了!电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这大山里也能和城里一样用电不发愁,日子过得得劲多了!”盘阳村村民卢随英说。

在村中心文化广场旁边,朵朵超市的老板卢云伟也告诉记者:“我开这家超市十几年了,用电的事儿从没操过心。”

如今在村里,冰箱、空调、电暖气几乎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商场、超市、工厂拔地而起。时至今日,盘阳水电站仍在昼夜不停地运转着,丰水季节里每小时发电量能超过200千瓦时。

这个曾经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处处都是新意。70多年前林县人民憧憬的美好生活终于实现了:“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

元玉林如今已经退休14年了。

“拿不动也用不上了,不舍得扔,看看它们还能想起年轻时候修渠的样子。”元玉林看着滔滔渠水从闸口倾泻而下,奔向巍巍太行山的远处。他说,自己一辈子没多少值得骄傲的事,那对见证了开渠、建站精神的铁锤和钢钎,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