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的原因,80年代个百废俱兴的时代。

那个时代,无论哪行哪业,人们都是铆足了劲,积极进取。想想那个时代的农民、知识分子、军人等等的精神面貌,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是个进取的黄金时代。

作为知识分子的成员,教师自然是干劲十足。那时的教师似乎不太在乎物质的清贫,真正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生的事业。将改不完的作业带回家继续批改,周末去问题学生家家访等等八小时工作之外的继续工作,几乎没有人想过报酬,没人想过加班费。这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似乎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那个年代,没有职称,大家人人平等。学校领导同时也是主科老师,甚至还是班主任。校长亲自家访也是很常见的。闲暇时,校领导普遍能跟一线教师打成一片。一个学校的教师有时真像是一家人。

我敢断言,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教师一定会把当年的回忆当做亲切的怀念。

如今大家的收入都普遍提高了,但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因为职称的存在而越拉越大。职称在经济上不可避免地将原本人人平等的教师划分为初级教师、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性。80年代大家都清贫,但没有职称,大家收入差距微乎其微。然而今天,职称将教师的收入划分成若干等级。不少教师内心就难以平衡了。

如果说高级教师果然比中级教师高明很多,教学成绩优秀很多,工作任务也难很多,那么高级教师的高收入,我想也没有几个人会有意见。所谓仇富不仇袁隆平。事实上,高级教师、中级教师和初级教师在业务水平、工作总量、工作难度上的差异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收入上的差距却相当的大。如此这般,自然引起很多中级、初级教师的不满。不满情绪自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工作,有时工作消极了一些是难免的。

职称本是为了促进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的,但是当下的情况却是影响了不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职称像紧箍咒一样让几乎所有的老师难以摆脱其阴影。就算是评上高级教师的人,多数对职称也持反感的态度。

由于学校领导多数是高级教师,他们跟一线教师的收入差距也是越拉越大。如今的学校领导已经很难再像80年代那样和一线教师打成一片,亲如一家了。

也许,职称本身没有错,错在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让职称成为教师经济不平等,甚至是人格不平等的存在。

讲一个自编的笑话结束本文:

”江海志,你当真发表过几十篇论文么?”

“那是当然……”我看着问我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高级教师也捞不到呢?”我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