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梦 一梦一陇田,此生逐何事 稻香满人间,2021年5月22日 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华拓荒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公与世长辞了 享年91岁,袁公一生投身于科研工作,培育出了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作为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第一人,他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袁公的认识,最早可以在我们上学时的课本中循迹,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袁隆平这个名字 就已经深深的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虽然他不常出现在屏幕中,也不常进入大众的视野里,但是 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 我是寰球君,2021年5月24日 注定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悲痛的日子,对于袁隆平的逝世,每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深受触动,尽管平日里各种花边新闻占满了头条,但袁隆平逝世的消息一出,互联网上的界面 都变成了深深的灰色,举国上下 全部都在沉痛哀悼袁公,袁隆平的逝世令世界都为之惋惜,中国官方更是称袁隆平的逝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损失,更是全世界的损失,多年来 袁公潜心培育各种耐干旱耐盐碱地的高产水稻,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生的希望,他在中国的事迹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袁隆平团队已经在非洲耕耘多年,如今给非洲带去了全新的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 非洲拥有全球六成左右的耕地面积,但垦殖率与灌溉率却处在全球较低水平,大量的耕地没有被有效利用,所以粮食短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非洲大陆,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正有一位天降神人在拯救非洲饥饿的路上,2005年 中国派遣了五名农业技术专家来到了非洲,这五名专家隶属于隆平高科,顾名思义,隆平高科是一家中国唯一一家以科学家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担任名誉董事长并持有部分股份,其次子袁定江担任副董事长,隆平高科是一家以发扬袁隆平伟大事业,并致力于用科技改造农业,造福全人类的农业高新技术公司,而这也是袁隆平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一个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非洲的第二年,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展现了神迹,那是在利比亚项目地洞的第二年,当时的利比亚总统惊奇地发现,这种来自中国的神奇水稻,比其本地的水稻产量高出了三倍,为了推广这种水稻的种植,利比亚总统亲自将自己院子里的5亩花园,改成了水稻种植田,并种下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希望之种,而就在同一年,袁隆平担任名誉院长的湖南省农科院,又派出了五名专家前往了东非的岛国马达加斯加,到达马达加斯加之后,专家们在其首都附近的一块两公顷试验田中,进行了一次杂交水稻的对照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毫无疑问 又是中国的杂交水稻,完胜马达加斯加本土的水稻,在产量上 中国的杂交水稻要远远高出后者,中国的神奇种子所创造的奇迹被当地人所熟知,于是在两年后 湖南省农科院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杂交水稻示范中心,而就在此时 又一股中国力量也飘洋过海,来到了马达加斯加,在接下来的十多年中 这家公司在该国投入超过上千万,并且租用了该国上千顷耕地 为期99年,一心为了让杂交水稻在此处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股力量就是袁隆平长子袁定安所经营的袁氏种业,除了给非洲带来了希望的种子之外,中国式的劳动密集型精耕细作也被引入了非洲,中国人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想要根本解决非洲粮食紧缺的问题,除了给他们带来高产的种子,更要教会他们如何科学地进行务农,于是在2007年,隆平高科的专家们来到了塞内加尔,并把农业技术知识传授给了当地的大学生们,此后 隆平高科举办了多届国际培训班,并邀请了非洲的农业官员,研究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前来学习,据隆平高科公开的资料显示,十多年间 隆平高科已经对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了相关培训,累计近5000名农业官员与专家参与了培训,这其中 有一大部分人都来自非洲。

据了解在2019年12月召开的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袁隆平曾表示,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水稻产量高出100%到300%,而马达加斯加独特的地理、气候及农耕文化,是最适合推进湖南农业经验、方法和成果,进而辐射整个非洲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 中非两国目前共签署了八个农业合作项目,项目签约金额达274700万美元,这八个项目对非洲都有着积极的帮助,对此 袁隆平表示支持与非洲共同开发合作,为推动非洲区域杂交水稻产业化,解决非洲饥荒问题,他将联合多方力量,合力将杂交水稻在非洲的土地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隆平给中国带来了贡献 ,同时也给全人类带来了贡献,他是真正的“救世主”,一心为全球饥饿问题做出毕生努力,袁公已逝 国失栋梁,生有国士之尊 死有万民相送,袁隆平的离世仿佛令很多人回到了教科书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画面,成千上万的市民 自发上街去送袁公最后一程,他们眼里饱含着泪水,心中也充满着感激,泪水是不舍得证明,而感激是出于对袁隆平毕生努力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袁隆平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会永远地流传下去,希望袁隆平的团队能够恪守袁老的信条造福世界,让中国的杂交水稻布满全世界,喂饱每一个深陷饥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