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持续了四十余年的社会转型,如今已经步入纵深处,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在减弱,“攀登社会阶梯”的成本与难度不断升级。

人在环境中是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概念一一我们必须“将人的行为放在特定环境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人的行为,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会焦虑成为生活底色的今天,我们汲汲营营,力争上游。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究竟是立在时代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这大浪裹挟席卷着,不得不前进的人?大浪淘沙后,我们是被洗去的砂砾,还是成为被留下的精华?

接受采访时,被问及考研初衷,电话那头的余畅明显愣了一下:“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觉得周围的同学好像都选择继续深造,我也不应该落后。”东北大学化学专业毕业的她,于2019年、2020年两次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金融学专业。“觉得自己的专业没前途,不是进药企和实验打交道,就是去化工厂三班倒,所以我一心想要往更有成就的地方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薪、热门、前途无量……每个词都充满了诱惑力。像余畅一样受身边环境影响,茫然走上考研道路的大学生并不是个例。这表明了同辈压力的真实存在。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吴教授解释,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规范功能和比较功能。他继续说“其中,规范功能是指群体情感和观念会感染个体,使个体采取同群体一致的行动;比较功能是指个体以群体成员的客观状态作为参照标准,修正对自身的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往届生屡次考研的现象,吴教授表示“这也是受到同辈压力影响的一种行为表现。当越来越多的同辈群体加入读研的行列,原先安于现状的个体开始产生焦虑,必须行动起来,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只要还没跻身读研的行列里,这种压力就会持续影响他们,使得他们一次次做出尝试。”

在认清自己的擅长之处、兴趣所在之前,同辈压力像一把无形的推手将余畅推着走。她甚至没有停下来仔细思考这样一个核心的问题:我究竟为何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畅说:“因为害怕落后,所以一直不停奔跑,常常忘了出发的原因。”

但我们不能忘记为何出发。前进的目光,应该始终对准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对准自己的对手。在这时代之中,拼命努力的你,可曾记得为何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凯旋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