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逐渐高考化了吗?学姐个人认为是的。

学姐曾看到过一些批判“研究生满大街”的数据: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1995年至2016年,中国的研究生入学人数共计660.8万人。

据统计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入学人数分别为58万人、60万人和70万人。总人数为848.8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人口(TotalPopulation)为13.90亿人(2017年),那么硕士研究生占比:

这样的数据似乎提供了某种支撑,也就是说随便找100个人里面只有半个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还是很罕见的。

可是,我们从来不是和全国范围内的人相比较的。按照每年700万录取大学生来算(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生),三年内共有2100万,2017-2019年共录取研究生188万人,那么与你相差三年内的同龄人的硕士占比则为188万/2100万,即9%。

9%啊,学姐觉得这比例很大了,更何况考研录取人数还将逐年递增,但高考人数早已趋于稳定。如果非要杠一下说考上研的也不都是同龄人,那我还得再提示提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出国读研的,不管是全国硕士占比还是同龄人硕士占比,实际上都远不止这个比例。

当然,“考研逐渐高考化”这件事,也并不仅仅体现在人数上。

就业门槛推动“考研热”

“你可以不考研,但不能不高考”,按照时间逻辑来看,高考似乎更重要;可如果你去投简历,好一些的招聘信息都会告诉你该单位的用人学历是研究生起,没错,按照就业逻辑来看,高考早已不能满足一份好工作的底线了。

企业设置研究生门槛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现在本科生的数量太多,选人才就像大海捞针,筛简历、面试等招聘成本也会增加。

因此研究生门槛会等同于免费的HR,还能避免人情关系带进去的本科学历工作者,换句话说:不是研究生都不能走后门,这公司能省多少心啊。

大学学习内容“应试化”

你们考研备考的时候翘过课吗?经常会有同学问学姐:“实习、上课和考研冲突了怎么办?感觉自己每天的复习时间不够用怎么办?”我都会建议说:“能逃就逃吧,还是考研更重要些。”

为了考研的我们已经舍弃了太多东西,除了时间、精力,就连人情世故都在为其让路,比如减少了和父母联系的次数,减少了和朋友聚餐的次数,同校谈恋爱都像是异地恋似的……更别说与考试无关的课和实习了。

为了实现这过程,我们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应试化,我们对未来的视角也越来越功利了,因为“硕士”本就象征着更高一级的知识精英。

所以你问考研逐渐高考化了吗?至少我个人的确认为是的。

学姐想无论是出于对学历的追求或其他原因,考研本身是没错的,但是考研逐渐“高考化”却会在未来某一天以某种视角展露出弊病,比如现在就业都从24、5岁起,打拼3、4年可能就要成家。

学历并不一定等于能力,留给企业培训人才的时间也就越来越短。而且在这样功利的“考研热”之下,如果研究生选拔出来的不再是“知识精英”,那么它是否违背了国家培养高学历人才的初心?

学姐还得不到答案,但我在反思,这样的反思会督促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未来某天学历真的“不够用”,我还能给自己某种程度上的保障的能力。所以,只拿现在来说,趁着考研还没有完全“高考化”,我个人建议它仍旧值得你一拼。

毕竟,要知道你当下的每一个选择,它可能都在降低你未来的风险。

我是向上好青年,愿你在考研路上勇往直前!考研相关的问题可以私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