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算得上中国文化史上的宝藏男孩了。我们知道姜夔,首先是因为他的词,那清空高洁的意境,在高手林立的宋代词坛独树一帜。除此之外,他精通音律,能熟练地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清越秀丽,这与他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1

写词作曲不能给姜夔带来温饱的生活,这正让他衣食无忧的,是他的另一项技艺——书法。姜夔一生未曾出仕,在奔走江湖的生涯中,一直靠卖字为生。按理说,以卖字为生的姜夔,应该有大量作品传世才对,可实际上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姜夔的作品,仅仅有一件而已。而这一件,也是依附在王献之《保母帖》之后的题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2

《王献之保母帖跋》是姜夔传世代表作,粗略看去,此作与钟繇《还示表》、王羲之《乐毅论》差异不大,若细究,其用笔和点画形态则有诸多不同。

章法上,姜夔的小楷行距大、字距小,而钟、王小楷的行距、字距相差不大,有些片段的行距和字距是等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3

笔法上,以转角为例:姜氏小楷横笔细,转角后向下运行的竖笔粗,而且在转折处向右下压笔后,随即往下拉,形成典型的方折笔。这种用笔法在欧阳询楷书中颇常见,在魏晋小楷中则明显不同。

以《黄庭经》为例,王羲之用笔整个转角所形成的势是圆的,其用笔也有一个向右下方下压的动作,与姜夔相比,王羲之压得较轻,转弯后的竖线和起笔的横线粗细相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4

王羲之在转折时有一个调正笔锋锋面的动作,因而向下拉出的中锋是厚实的。再者,王羲之采用的是外拓法的圆势,所以横与竖线条都有微妙的弧势,在似有似无中生出变化。

结体和点画形态上,姜夔的小楷大小匀称,单字结构趋于方正,这也和欧楷相仿。王羲之处理字的结构则极尽变化,在整体方正的格局下,趋于扁方的字形不时出现,而且笔画多的字顺势写大,笔画少的字则按其字形写得宽绰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5

在点画形态上,如长横,姜夔小楷行笔匀调平稳,笔势张扬幅度不大,中截和两头粗细平均。而魏晋小楷变化明显,尤以钟繇的表现最为突出——线条起伏变化明显,通篇笔势跌宕洒脱、充满动感。

姜夔的小楷心闲手敏,温文尔雅,我们在临写时要摒除杂念,点画的起、行、收环节,尽量做到小心经营,交代清楚。另外,还要抓住姜夔小楷整体上字形方、用笔方的特征,结字以颜真卿“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统领全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6

姜夔小楷《王献之保母帖跋》虽然是依附在王献之作品之后,才得以有传世的机会,但皇皇2000多字,也算得上书法史的大作了。再加上姜夔本人在诗词、音乐、书法上的全面修养与历史地位,自然显得更加珍贵。

对于书法,姜夔是极为在行的,除了他的这件传世之作外,还可以通过他的书法理论《续书谱》反映出来。姜夔的《续书谱》仿照孙过庭的《书谱》,论用笔方法,述结字法则,评书作风神,是南宋成就最高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整个书法史经典的书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保母帖跋》7

有理论支撑(写出《续书谱》),有实践经验(卖字为生),又有其他艺术门类支撑(词人、音乐家),这样一位全能式的书法家,在整个书史都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