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遗址位于今日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一个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兴盛非常的人类聚居点:这里发现了雄伟壮观的大型水利设施、规模惊人的夯土城墙、大量成体系的精美玉石礼器……对它们的研究表明良渚存在的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远古城邑,而是一个达到邦国阶段的早期王国,是此时中国南部区域的文明中心之一,甚至与世界范围内同时期的任何文明中心相比都毫不逊色。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对它的深入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考古界的热点。
不过关于良渚的研究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或者叫困惑:那就是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史书中,完全找不到和它相关的任何记载,如果依据”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早期王朝这样的古史体系,良渚这其中根本没有位置。良渚遗址存续的时间大致在距今5300年——4500之间,大致上相当于黄河流域代表文化仰韶文化后期到龙山文化早期,和史书中提到的炎帝、黄帝存在的时间很接近,不过显然这两个传说中的华夏人文始祖活动的范围绝对没有到达过长江下游。
实际上春秋战国以来的传统史书是以”黄河中心论“来构建早期华夏历史的,对于同时期的南方各地基本上是视为化外之地的,一方面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距离遥远的各大区域之间缺乏直接的交流,中原诸夏对于他们心目中那些蛮夷之地的历史源流并不了解、也缺乏研究记录的动力;另一方面则是良渚这样曾经很先进的文明体系,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因素断绝了自己的传承,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诸夏视野的时候,的确已经大大落后,不能吸引中原士人更多的注意力。
这两个原因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传统史家对良渚的忽视,但还是无法完全让人信服:首先,良渚古城虽然渐渐衰落、并且被最终放弃,但良渚文化中的很多要素却以各种形式保留在了华夏文明之中。例如良渚玉器的形制、纹路、制作工艺,明显本后起的中原诸夏继承与延续,这表明同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与良渚先民之间,是有过比较频繁的交流的。也就是说,良渚文化并非与世隔绝,它也是形成华夏文明的众多远古文明中心的一个,但却没能在史书或者传说中留下任何记录。
因此,有学者猜测良渚的毁灭很可能是由于洪灾的泛滥,让精心构筑的水利设施失去了作用,让这里的居民不得不逃往内陆,一部分留在附近的虽然另建新居、但却在和艰苦的自然环境搏斗中日趋野蛮化,成为了后来百越部族中的一支;另一部分则迁徙到更加遥远的北方,给那里的人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升了他们的文明程度,也许这才是黄河流域各地文明突飞猛进的真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