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5年,攻下汉中之地的曹操,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南下攻打益州,还是班师回朝,等待其他机会来消灭刘备。对此,根据《晋书·宣帝纪》的记载:(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也即在张鲁归降,曹操占领汉中后,司马懿主张一鼓作气,趁势消灭蜀汉。在司马懿看来,刘备刚刚夺取益州,人心还未完全归附,只要大军出动,完全有机会擒获刘备。可是,曹操却以“得陇望蜀”为由,拒绝了攻打益州的建议。
首先,得陇望蜀,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在司马懿提出继续消灭刘备的建议后,曹操引用了这一典故来回应司马懿。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操之所以没有继续进攻益州,原因是他对目前取得的成绩已经很满足了。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到公元214年,曹魏大将夏侯渊击破宋建。在三年左右的时间中,曹魏大军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凉州地区基本平定。在公元214年后,曹军仅仅修整了一年左右,就投入了征讨汉中张鲁的战役中了。公元215年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其次,在夺取汉中之地后,曹操已经是志得意满了,也即在数年时间后,曹操夺取了凉州、关中、汉中等地。而这,无疑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再次达成的一个巨大成就。在经历了赤壁之战的重大挫折后,曹操显然相对保守了,也即更讲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此,面对刘备这一对手,曹操没有像公元208年一样轻率了。
进一步来说,如果攻打益州的话,显然是一场战略决战,并且,刘备也不是张鲁、马超、韩遂之辈。同时,虽然司马懿的建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也即刘备是在公元214年才击败刘璋,夺取益州的。所以,在刘焉、刘璋父子经营多年的巴蜀之地,刘备自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威服四方。
可征战一生的曹操,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进取之心。他说出了和二百年前汉光武帝刘秀同样,但是意思却相反的话---得陇望蜀。一方面由于曹操的后方不稳,伏皇后那一档子事,让曹操觉得反对他的力量还很强大。他没时间亲自率军进攻益州,必须尽快赶回中原坐镇。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年事已高,体力和精力等方面再也不复当初鼎盛时期。赤壁栽的大跟头历历在目,这让曹操不得不求稳,放弃攻取益州的打算。
从之后刘备拿出全部家当,咬着后槽牙也要夺下汉中的狠劲相比,犹豫不决的曹操就已经输了一筹。他留下的大将夏侯渊明显不是刘备的对手,汉中这一块咽喉要地归了刘备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以汉中作为前沿基地,给魏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困扰。不得不说,如果当时曹操能够采纳司马懿的建议,也许三国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