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张郃之死有不少疑问,大都不约而同的指向司马懿,认为是司马懿借诸葛亮之手杀了张郃,事实果真如此吗?演义中的表述是诸葛亮设计,张郃要追赶被司马懿劝阻,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似乎是张郃不听司马懿的劝阻执意要去才导致在木门中伏身亡,张郃之死和司马懿貌似没多大关系。然而《三国志》对张郃之死细节之处却是颇有不同,“亮军退,懿使张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懿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从正史的表述中可以看出:首先不是张郃主动要去追击,而是司马懿下令让张郃前去;其次,张郃长期和蜀汉作战临战经验很丰富,知道“归军勿追”的道理,但是司马懿官比他大,执意要他去张郃“不得已”之下才出兵中了埋伏被射杀;再者,张郃知道“归军勿追”也就是说张郃很可能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以司马懿的精明不大可能不清楚这是诸葛亮在诱敌深入,但他还是逼着张郃出兵,司马懿的这一举动不得不让人怀疑他这是要借诸葛亮的手去杀张郃,如此看来司马懿借刀杀人除去张郃是有道理的,那么他为何要这么做?背后的原因其实并不简单。
进一步来说,张郃之死,很可能是司马懿的借刀杀人之计。理由如下:如果按照《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张郃执意要追击蜀汉大军的。但是,对于熟读兵法、作战经验丰富的张郃,显然不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在此基础上,张郃一生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显然知道“归军勿追”这一道理的。并且,根据史料记载:张郃用兵巧变,善列营阵,善估形势,善用地形。而追击蜀汉大军的话,无疑会被巴蜀之地复杂的地形所限制。所以,善用地形的张郃,自然也能猜到诸葛亮会借助于地形来埋伏追军。
最后,综上,张郃不听司马懿的劝告,执意追击蜀军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毕竟,张郃不是马谡、赵括等纸上谈兵之辈。那么,既然张郃不愿意追击蜀军,为何其还是被蜀军击杀呢?对此,答案显而易见,这是因为“宣王(司马懿)使(张)郃追之”,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之前,司马懿就已经升为曹魏大将军了,并且加大都督、假黄钺,由此,作为征西车骑将军的顶头上司,司马懿的命令,张郃自然不能拒绝的。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懿还被授予了“假黄钺”的大权,也即可以代替皇帝行使征伐之权。那么,非常明显的是,张郃如果执意抗命的话,司马懿完全可以对张郃先斩后奏了。总的来说,从以上史料来看,张郃之死,很可能就是司马懿借刀杀人之际。在除掉这位忠于曹魏的老将之后,司马懿的篡权之路自然又少了一个重要阻碍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