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赢家,内塔尼亚胡。”《外交政策》杂志用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总结了这场冲突的真正意义。这位连任总理达12年的以色列政坛老手,在深陷下台旋涡希望渺茫的时刻,用一场几百人无辜死去的政治游戏拯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这已经是他第五次用巴以矛盾重新拿回自己的政治权柄了。
2021年5月21日,在历经11个被鲜血和炮火浸透的不眠日夜后,巴以终于停火了。
尽管在这场还不足以被称为战争的大规模冲突中,以色列利用先进的军备力量,对巴勒斯坦和“哈马斯”(又称伊斯兰抵抗运动)进行了全面压制,但数千枚飞向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火箭弹,由于轰炸雇员不得不待在家中导致以色列企业蒙受约3.68亿美元损失,尘烟滚滚的城市和惶恐的平民,还有以色列街头不断爆发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暴力冲突,都在暗示一件事:以色列并没有真正赢得这场对峙。
而在这次近200名加沙居民遇难、近60名儿童死去的悲剧中,真正的赢家已经呼之欲出。
“唯一的赢家,内塔尼亚胡。”《外交政策》杂志用这样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总结了这场冲突的真正意义。
这位连任总理达12年的以色列政坛老手,在深陷下台旋涡希望渺茫的时刻,用一场几百人无辜死去的政治游戏拯救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而这已经是他第五次用巴以矛盾重新拿回自己的政治权柄了。
在快要击败内塔尼亚胡时突然功亏一篑的以色列“拥有未来党”党魁雅伊尔·拉皮德,在推特上评价内塔尼亚胡在本月突然选择对巴勒斯坦发难的做法时暗含讽刺:“没有人会纳闷,为什么冲突似乎总是对总理最有利的时候爆发。”
“成功经验”
从20多年前开始,反“哈马斯”、反巴勒斯坦,就是让内塔尼亚胡笑傲以色列政坛的一大利器。在合适的时机,利用本国选民对宿敌的怒火打击政敌,拉到选票——这种借力打力的政治斗争方式,没有人比内塔尼亚胡用得更顺手。
1996年,当代表右翼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第一次对总理职位发起冲击时,时机正和如今一样微妙又恰到好处——当年,前任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在任上遇刺身亡时,在多年后担任以色列总统的希蒙·佩雷斯是呼声最高的人选,比当时初出茅庐46岁的内塔尼亚胡要更得人心。
然而,时年3月初,以“哈马斯”为首的巴勒斯坦极端组织两次进行自杀攻击导致32名以色列平民丧命,这次极其恶性的事件激起了以色列的滔天民愤,而佩雷斯在阻止恐袭上的行动不力,是他民调支持率下滑的转折点。
与此同时,打出“内塔尼亚胡——要一个安全的和平”口号的另一位候选人,显然更符合此时愤怒选民的期待。他不仅对“哈马斯”恨之入骨,对相对温和、不赞成“哈马斯”武力建国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也不信任,他认为该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仍在暗地里支持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
上任后,内塔尼亚胡决心将反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右翼之路一走到底,为此不惜猛击巴勒斯坦人的痛点——譬如,他和当时的耶路撒冷市长艾胡德·奥尔默特决定给哭墙(耶路撒冷市内除圣殿山外最神圣的犹太教地标)隧道开一个新的开口,此举导致巴勒斯坦人的暴动,十数名以色列人和上百名巴勒斯坦人丧身。
尽管任上私生活和贪污腐败等丑闻缠身,内塔尼亚胡于1999年草草下台,但他在10年后卷土重来时,仍然打的是对巴强硬的竞选,自那时开始,以色列一把手的宝座就一直被内塔尼亚胡占据着。
复制1999年的胜利后,哈马斯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成了总理内塔尼亚胡的针对目标,加沙地带长年累月战火狼烟。从2012年的“云柱行动”,到2014年造成2100多人死亡、历时50天的以巴冲突,内塔尼亚胡先空袭、后派遣地面部队进驻加沙武力震慑、最后被国际社会调停熄火的“套路”,他已经演练得熟稔无比。换言之,今年5月第一架以军飞机向加沙地带发动第一次空袭起,内塔尼亚胡应该就心知肚明,这次冲突只是过往这些年冲突的复制品,不会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也不会真的将“哈马斯”彻底剿灭。
但即便如此,内塔尼亚胡宁可牺牲他人生命和物质财产作为代价,也要发动这次无用的冲突,自然是将算盘打得哗哗响。
因为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也积攒了不少:在前四次连任总理的当口,尽管联合政府多次摇摇欲坠,政治联盟松散,内塔尼亚胡自身也私德不修,且政敌虎视眈眈,但挑起以巴对立、煽动以色列民众反巴情绪,足以帮他无往而不利——经典的案例包括2019年以色列议会选举时,内塔尼亚胡建立的“利库德电视台”播放视频抨击左翼领导人本尼·甘茨,配上的画面就是以色列士兵的坟墓;随后他在以色列国内阿拉伯地区投票站建了多达1200个摄像头,就是为了让阿拉伯选民觉得他们不受欢迎。
那一年选举结束时,内塔尼亚胡和利库德集团获得了35个议会席位,比之前还多了5个席位。
2012年11月的“云柱运动”同样如此。在对巴勒斯坦采取军事行动后,内塔尼亚胡突然开始疾奔呼吁提前举行以色列大选。他以释放一名以色列士兵为由,对“哈马斯”进行了持续一周的轰炸,这让他在大选中变得顺风顺水。
以色列的“特朗普”
当2021年4月,以色列已经对内塔尼亚胡腐败丑闻和极端右倾的做法失去耐心后,内塔尼亚胡的政党没有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又一次组阁失败了,这一年,他已经71岁。更雪上加霜的是,对于他腐败指控的审判正在进行,他甚至连平民都当不了,会沦为阶下囚。
而主动权到了他的对手手中:包括中右翼Yesh Atid党的雅伊尔·拉皮德和右翼民族主义Yamina党的纳夫塔利·贝内特在内的从左翼到右翼的多个政党,正在谈判试图组建一个 "变革政府",因为只有联合组阁才能保证在120个席位的以色列议会中拿到多数,将内塔尼亚胡赶下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联盟因为相同的目标而变得日益坚固,因为不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不想再忍受内塔尼亚胡了。
因为政敌咬牙切齿的决心,内塔尼亚胡似乎败局已定。
但这时,在过去十几年反复上演的场景,又一次宿命般重现了:因为居住在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定居点被以色列强制拆除,“哈马斯”用1000多枚火箭弹让以色列沦为了地狱,但却换来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新生”。
"内塔尼亚胡已经没有牌可打了,但突然间,他被拯救了。"内塔尼亚胡的前助手阿维夫·布辛斯基忍不住感叹前上司的好运气,"他太幸运了,每次都是如此。"
内塔尼亚胡迅速找回了他对巴勒斯坦的强硬做派,以大规模空袭回应,并出动地面部队,让以色列人感受到了全面压制巴勒斯坦的复仇快感。之前轮播他腐败丑闻的以色列媒体们又开始含情脉脉地称呼内塔尼亚胡为“安全先生”,这是以色列民间赞扬他“维护国家安全”时赠予他的老绰号。
这正好消除了右翼诟病他的说法:他们指责内塔尼亚胡对“哈马斯”软弱。但瞌睡的内塔尼亚胡碰到了“哈马斯”送来的枕头,他正好可以用一场不惜加沙平民代价的“大胜”,来证明自己的政治雄风;与此同时,并不热衷于反巴的左翼,更是没有了指责内塔尼亚胡的理由,毕竟,他们“水深火热”的祖国是被内塔尼亚胡“拯救”了。
因此,推翻内塔尼亚胡计划的关键性人物、以色列前右翼国防部长纳夫塔利·贝内特已经宣布,“变革政府”谈判破裂,他已经恢复了和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的谈判。“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的城市发生暴力事件后,我的政党不能与阿拉伯联盟组成政府——这表明犹太民族主义者和巴勒斯坦伊斯兰主义者之间的联盟本身就是荒谬的。”贝内特说道。
如此,内塔尼亚胡就靠着一场冲突,生生瓦解了本来目标一致的左右翼联盟。拉皮德与贝内特达成的暂定权力分享协议本来允许这两个人轮流担任总理,现在贝内特宣布立场,拉皮德也将无法组建政府。
而很快的,因为政府组建失败,以色列很可能将会进行第五次大选——但反巴情绪高涨的此刻,局面显然比一个月前要对内塔尼亚胡有利得多——右翼政党和大多数选民们都想起了内塔尼亚胡职业生涯的最大优点之一:对巴勒斯坦重拳出击。
——而讽刺的是,内塔尼亚胡本人在今年3月23日选举失败,被以色列总统授予组建联合政府的第一次机会时,还曾向同一个阿拉伯政党示好。
如今,内塔尼亚胡正在推动修改以色列法律,允许候选人直接选举总理,而不是先组阁再当选。他可以在上任后开启谈判,寻求建立联合政府,这可以让他能够在没有以色列议会多数席位的情况下继续担任总理。
此时的内塔尼亚胡已经完全不遮掩自己为政治权力修改国家系统的野心——毕竟,有了总理这身保护壳,在自己的三起贿赂、欺诈和违反信托的案件审理中,他也会有一定程度的罪名豁免权。
不论这场一波三折、表面为地缘矛盾实际为政治内斗的以巴冲突,最终能不能救下内塔尼亚胡的政治生涯,但他成为这场流血悲剧中唯一的赢家,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对于一个被起诉的政治家来说,连续四次选举不败是一项相当大的成就。”以色列前驻华盛顿大使伊塔马尔·拉比诺维奇将内塔尼亚胡类比为特朗普,“他有一个可以依靠的特朗普式的执政基础——传统、保守、民族主义,这一点还有谁能做到?”
《纽约时报》则用“魔术师”这样的字眼评价他:“他是以色列的国王,这位 ‘魔术师’通过他的天赋和诡计,总共治理了以色列15年(包括其上世纪90年代的总理任期),战胜了政治对手,挥别了腐败指控,削弱了巴勒斯坦人的愿望,现在又一次将冲突转化为他的优势。”
拍摄过内塔尼亚胡的纪录片《比比王》(King Bibi)的导演丹·沙杜尔则表示,对于内塔尼亚胡这样的政治人物,能够避免清算活到最后,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内塔尼亚胡是一个转移话题的高手。”沙杜尔说道,“(冲突的)好处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时间。”
而只有无奈的拉皮德不得不又一次面对功亏一篑,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内塔尼亚胡玩弄于股掌之中。他指责政府在应对以巴危机时是出于政治动机,怒斥“大火总在对总理最有利的时候爆发”。
作者:叶承琪
本文独家供稿腾讯平台,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