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浙江省温州市辖区,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古时候,瓯海属“瓯地”,全区陆地面积466.46平方千米,占温州市区陆地面积的40.2%,全市陆地面积的4.0%。1981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区,下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251个行政村、85个社区,总人口99.69万(2010年)。瓯海区先后荣获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省级教育强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科技强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先进区、省级体育强区等荣誉称号。当然,瓯海区历史悠久,自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介绍两位近当代著名人物,他们一位是民盟中央委员、一位是革命烈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位:王国松

王国松(1903—1983),字劲夫,浙江温州瓯海区人。一级教授,著名电机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起人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四届民盟中央委员。1925年王国松先生毕业于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科并留校任助教。1930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公费留学。1931年获电机工程硕士学位,193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国后,历任国立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电机系主任、工学院院长。1950-1957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代校长,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政府委员,省科联副主席、杭州市科联主席等。1956年参加编制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1978-1983年任浙江省电机动力学会理事长、省第四届政协常委、省科委顾问,电力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顾问等。

先生从事教育工作50余年。他治学严谨、勤奋博学、任课范围甚广。他授课认真、概念清晰、生动风趣、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风格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论文和著作有:《平行导线的集肤效应》、《不振荡电路之极大放电率》、《矩形导体的集肤作用》、《电工数学》、《电路原理》、《复卷电动机之起动》、《直流电机之短路电流对于磁场之反应》、《三刷发电机》、《串联振荡电路之谐振及稳定状态》、《阻抗算子乘积之运算》、《电工基础》、《分裂导线中静电力和电动力的作用》等。

王国松先生为人诚恳朴实,光明磊落、坚持真理,胸襟宽广、豁达为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学生和青年教师。他的优秀品德深受师生员工推崇和敬佩,他的高尚形象久久留在我国电机工程学界。为纪念先生对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先生的教育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文学先锋,1996年设立了“王国松教育基金”,以奖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和教师,使先生的教育精神芳传后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卷、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中国科学家辞典等有传。

第二位:李振声

李振声(1893—1932),字日照,化名陈伯南,永嘉桥岙垟村(今属瓯海区)人,革命烈士。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下河乡一带宣传革命、建立农会、发展党员,被选为永嘉县农会负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在温州城郊莲花心、慈湖等地坚持斗争。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温州组建永嘉县委,振声为县委委员,负责宣传和农运工作,并和王金娒一起组织赤卫队,进行抗租、抗债、反霸、闹荒等斗争,曾打开下寅粮仓,分粮给穷苦农民。次年4月,任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委员,赴上横、下剩、巽宅、上董、桥下街、二十四垄、朱涂等20多个村庄建立农会,开展反苛捐杂税、反土地陈报等斗争。

1929年,浙南大灾,永嘉西楠溪农民4000余人连续举行暴动。永嘉中心县委因势利导,派振声和雷高升驰往组建红军游击队,成立临时革命委员会,领导土地革命。国民党政府命浙保四团会同青田、黄岩保安队进行“围剿”。黄南一战,双方伤亡均大。振声负责将伤员转移到青田潘山治疗,并在吴坑一带开展工作。1930年初,受县委命返回西楠溪,重整红军,组成游击队,并清算叛徒,分粮度荒。同年3月,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振声负责政治工作。4月下旬,永嘉中心县委在温州城区策划“五一”暴动未果,振声返回家乡与陈文杰发动新桥暴动,率赤卫队夜袭新桥警察所,击毙警长,铲除叛徒,后北渡瓯江与雷高升部会师。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成立,振声负责组织工作,并在攻打缙云、瓯渠战役中建功。9月下旬,红一团被强敌围击,率部分红军突围至青田深山密林中隐蔽;后转移到金华、严州、杭州等地活动。次年春,在上海法租界找到原浙江省委秘书长郑馨,奉命到建德、富阳等县组织农民武装。1932年7月,从杭州返回富阳途中被捕,解往杭州陆军监狱,严刑逼供,坚贞不屈,后被杀害于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