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漯河,一粒小麦从郾城区16万亩高标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第一车间”出发,足不出户,来到雪健面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变身为面粉、面条;

它在园区里拐个弯,来到漯河联泰食品有限公司,经过精深加工成为一包包虾条;

它变身淀粉,为隔壁邻居双汇集团的肉制品加工提供重要原料;

借力电子商务产业园,这些食品走向千家万户。

漯河被称为“中国食品名城”,童年记忆中的双汇火腿肠、卫龙辣条、南街村方便面都产自这里。去年,漯河市食品产业营业收入达2000亿元,是真·“航母级”产业。

△卫龙生产车间

在这背后,作为粮食主产区,2020年漯河粮食总产量190.7万吨,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养殖业方面,规模养殖比例超过90%,生猪产能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5%。

在漯河,不仅能完成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猪变肉的产地初加工,粮变粉、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的食品深加工和制造也已十分成熟。去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4.5:1,超过全国2.1个点,等于再造了3.5个农业。

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同构”,是漯河的制胜法宝。

2019年,漯河出台了《关于坚持“三链同构”着力打造完善丰满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的工作部署》,把“三链同构”细化为47项具体工作,形成了有目标、可操作、能落地、可考核的路线图、责任状。

△双汇养殖基地

以双汇为例。

尽管双汇以屠宰和肉类深加工为核心,但在美味摆上餐桌之前的所有环节,现在全部可以在漯河区域内完成。

目前在漯河双汇第一、第二两个工业园区内,向上游有饲料业和养猪业、养鸡业,向下游有包装材料、调味料、冷链物流、连锁商业、国际贸易,形成了主业突出、行业配套完善的产业群。

像双汇这样产业链条长而完整的大体量名企业,在漯河不在少数。产业链上缺什么,政府就招什么,填平补齐,把短板变长板。

这只是第一步。

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也是漯河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关键之一。漯河引导区域内联合体抱团发展,各企业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享公共资源、互为稳定的供应链。

政策的稳定性吸引了喜盈盈集团来漯河投资建厂,漯河联泰食品应运而生,主要生产膨化系列食品。“我们来到漯河后,陆续吸引了很多配套企业来这里落地,比如食品包装企业,我们给他们提供稳定的订单,他们成长做大之后也有能力对外拓展业务,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供应链条得到了保障。”联泰食品常务副总经理张静说。

△联泰食品巧克力涂层蛋糕车间

除了企业联合体间的合作,便捷的电商和物流体系也必不可少。漯河还是“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涉农电商,搭建体系化的物流网络。

在召陵区漯河食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内,配备了智能物联港、漯河电商学院、网商运营中心、网商创意中心、网商孵化中心、跨境电商中心、物流分拨中心、生活服务中心、生产加工中心。

“我们先后引进村创、耘初、新供销聚超等涉农电商50多家,建立村级服务站(网点),供、产、销无缝对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互联互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召陵区商务局副局长杨爱华说。

最后一步,就是提升价值链。价值提升不仅体现在产值,农民更要从中获得切实效益。

漯河围绕食品产业高端发展,做好创新、质量、品牌“三篇文章”,着力提升价值链。

创新方面,增强科研投入,建立云平台。

目前,漯河市累计帮助各企业搭建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84家,食品企业每年研发新产品300个以上;企业自主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个、博士后工作站4个、院士工作站2个。

成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应用创新中心、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漯河分中心,形成大宗粮食电商服务平台,联结各类批发市场50多个,农村连锁超市1400多家,中介组织1500多家。

△双汇屠宰生产线头头检验

质量方面,奖励标准制定。

设立市长标准奖,对主导或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和组织奖补。

品牌方面,打造全产业链典型。

近年来,漯河通过实施“十百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小升规”培育、“小升高”培育三大工程,形成了双汇肉制品、中粮面业面制品、喜盈盈烘焙膨化食品、卫龙休闲食品、中大恒源健康食品、三剑客乳制饮品六大产业全链条集群化发展的品牌典型。

在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基础上,漯河市根据细分领域,建设专业园区,全面推进“食品产业+装备制造业”“食品产业+造纸”“食品产业+医药”“食品产业+盐化工”“食品产业+物流”“食品产业+动物饲料”六大链条建设。

在如今的“三链同构”模式下,一个产业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全市六大链条、25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0家龙头企业、200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机协作,串点成链,组链成网,农业生态体系良好运行。去年,漯河市食品产业共带动农户25万,户均增收3000多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王壹 王岩

监制:李飞 编辑: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