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5月中旬,CPCA乘联会发布了04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大众也随着ID.系列国产落地顺势而起,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新贵。
特斯拉继续以95,125辆累计销量占据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头部位置,可全品牌月度销售量却遭遇了-27%的环比下滑,其中,特斯拉Model 3更是遭遇了“平膝斩”,从03月的25,327辆跌至6,264辆,环比跌幅超75%。
在遭遇了上海车展的“展台奇袭”之后,特斯拉虽表现出了极为强硬的态度,并且展示出一副受害者急于洗清冤屈的模样,可在旗下量产车事故频发、品牌公关屡屡犯错的背景中,特斯拉输掉舆论战的同时也输掉了口碑。面对这个由自己种下的“恶果”,特斯拉被迫做出了让步,即针对舆论聚焦的“特斯拉行驶关键数据”进行管理方法调整,针对中国市场在本土建立数据中心。
其实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运营过程中,将数据业务交由本土管理的情况已经不是首次出现。就以过去几年当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苹果为例,苹果在2018年将iCould(中国)服务交由云上贵州运营和提供,这样的变化改变了苹果独立掌控旗下智能电子产品用户数据的状况。而且与之相对应的是,从此次iCloud服务变更开始,中国内地用户的iCloud数据也将会受到云上贵州的条款与条件约束。
也就是说,中国内地的iCloud服务将完全受到国内法规的监管,而云上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由国资实际完全控股的公司,其对于国内法规的遵守更有利于未来展开相关事故与案件调查时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相比之下,特斯拉此次的数据储存与管理变更却更加倾向于自建数据中心,也就是说,特斯拉实际上仍旧全权掌控着特斯拉用户的关键数据与敏感数据,只不过是将储存服务器由海外挪到了国内而已。
这从形式上来说的确是更便于政府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监管的,然而,这样的监管仍旧仅限于实体而并不包含数据本身。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相关监管部门在某些事故或案件发生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与步骤对特斯拉未来的数据中心进行调查,并由其掌握、调取用户关键数据。这的确改变了现在国内相关监管部门需要依照海外法规,在事故或案件发生时,等待特斯拉自行调取与公布用户数据的复杂方式。
但换个角度来看,完全由特斯拉自己掌控的数据仍旧存在在调取过程中被特斯拉篡改的可能性,这个过程中特斯拉仍无法自证自清,而这个“是否被篡改”实际上是当前特斯拉在舆论风波当中被质疑或讨伐的一个关键点,这次在华数据中心的建立似乎无法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用户隐私数据保护
特斯拉中国数据中心的建立,实际上还会带来另一重问题,那就是用户隐私数据保护。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特斯拉用户的数据存储都是在海外服务器当中,国内底层员工想要调取某一用户信息存在较大难度,代价也非常大;然而,这次中国数据中心的建立,不但不能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反而会加剧管理金字塔底层侵犯用户隐私或数据泄露的可能性。
监管难度不减,力度难以提升
将数据远程储存在海外服务器当中,这是导致国内相关监管部门监管难度较高的核心问题所在,而正如我们前文中提到的,在中国内地建立数据中心或许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在这个“可能”之外,或许还会存在更大的监管阻力。
特斯拉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其选址会是影响未来监管难度的决定性因素。
特斯拉虽已经声称,“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陆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但这里强调的“境内”却非常值得玩味。若该数据中心实际建立在上海临港自贸区,其或有可能作为一个离岸数据中心存在(离岸数据中心即机房设备建立在特定区域内,且通过专用国际通信信道出入口与上联网络进行直接性信息交互,为非国内用户(仅限法人/外包出租形式)的网络相关设备提供各类系统或数据应用服务的数据中心)。
这就意味着即便是该中国数据中心实际建立在中国内地,然而其约束管辖权仍存争议。换句话说,这次中国内地数据中心的建立或许只是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表演行为”。
这次在华建立数据中心,既是特斯拉遭遇实际市场销售打击后的无奈选择,也是《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等若干文件、通知背后的“政治正确性回应”。且不论诸多车载系统事故、敏感数据收集背景下,特斯拉本就岌岌可危的市场口碑与品牌信任度,这次所建立的数据中心,其并未改变特斯拉自主掌握车辆行驶关键数据或敏感数据的本质,而且由于离岸数据中心可能性的存在,特斯拉这否是真正在尝到苦头之后决定重新做人(车),还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