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虎上将的先后去世,魏延成了诸葛亮执掌蜀汉大权时期的蜀中第一名将,不过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却算不上有多密切,有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魏延从来就不是诸葛亮的心腹和嫡系:一是街亭之战诸葛亮宁愿用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也不用久经沙场的魏延;二是诸葛亮安排后事,唯独撇开了魏延,并且还说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就不用管他了,这给了魏延死敌杨仪错误的信息,导致魏延被杀,可以说魏延之死诸葛亮脱不了关系,那么诸葛亮临终之前为何要逼反魏延?原因其实很简单。

魏延生前的官职是领丞相司马、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是北伐的先锋大将,丞相司马主管军事位高权重,如果说诸葛亮是北伐的总司令,魏延就是北伐总参谋长,诸葛亮不在了军事上就是魏延说了算,所以魏延在诸葛亮死后听说让他撤军才会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意思就是总司令不在了,还有他这个总参谋长在,他同样可以统领大军继续北伐。

魏延是刘备的铁杆心腹,北伐中原是蜀汉的既定国策,魏延如果执掌军权绝不会放弃北伐,从子午谷奇谋可以看出,魏延在军事上大胆而激进,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如果延续进攻的态势未必是好事,魏延的冒进有可能将蜀汉拖入困境。

或许有人说,诸葛亮临终之前已经指定了蒋琬和费祎为接班人,魏延的权力应该会受到制约吧?这得从两个方面来看:

第一,朝政上魏延话语权确实不大,但是魏延在蜀汉军中几十年,论资历和地位无人可及,身边自然有一批支持他的人,至少在军中蒋琬费祎难以与魏延抗衡。

第二,蒋琬虽然放缓了对曹魏的攻势,但仍主张北伐,蒋琬之后的费祎则主张休养生息,战事大大减少,比如姜维出兵北伐,费祎每次给他的兵力都不超过万人,但是姜维的地位远不能和魏延相比,以魏延的资历、威望和地位,蒋琬和费祎最多也只能在后勤保障方面制约魏延的军事行动,但是如此一来势必造成魏延和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蜀汉或将陷入内乱和动荡之中,这显然不是诸葛亮愿意看到的结果。

诸葛亮生前北伐的策略其实是三步走:第一步拿下陇右,第二步图谋整个凉州,第三步才是关中,关中的长安是曹魏五都之一,又靠近曹魏核心统治区域,想一步到位拿下关中很难,诸葛亮看得很清楚,一旦他去世,蜀汉军中无人可以制衡魏延,以魏延的大胆和激进,十有八九会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关中,这对蜀汉来说绝非上策,为了蜀汉大业,诸葛亮只能放弃魏延。

从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来看,他把魏延排除出了决策的核心圈子之外,军中地位最高的大将却负责断后,死对头杨仪成了最高临时负责人,此举其实就是逼反魏延,借杨仪之手除去魏延。

不过魏延即使不因谋反被杀,他在蜀汉后期的结局也好不到哪去,一开始他可能会大权在握,不过随着姜维、廖化以及王平、张翼等益州本土派大将逐渐军权,在蒋琬和费祎等人的配合之下,魏延被边缘化的可能性很大,甚至还有可能死于蜀汉内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