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领域,很多人评价国产车时,总喜欢来一句:“

不可否认,国产车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合资相比,国产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或许,这句话在10年前说,甚至在五年前说,都不能算错,然而现在,我们说习惯了,却用这句十年前算是正确的话,间接否定了这十年,国产车的努力,和质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说省油,就想到了日系,一说混动,那就是两田。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殊不知,现在,最省油的车是国产,最强的混动是比亚迪。不仅仅是省油,还在省油的基础上兼顾了动力,兼顾了安全!很多人并不知道,

丰田造纯电车,也要找比亚迪合作,奔驰主动提出要和比亚迪成立合资品牌腾势

。巴菲特投资了比亚迪股票,而美国总统拜登,在试驾完纯电的福特猛禽之后,也说美国汽车制造业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抢占先机,

并迎头赶上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了吗?不是我们去赶超合资进口,而是国外车企要追赶我们!

这是美国现任总统说的!我们国产车有多么牛B,得让美国人告诉你你才信

最近,日产发布了e-POWER 混动技术,被奉为“技术日产”,终极大杀器。那么今天,我们就拿比亚迪 已经上市的DM-i混动,与之进行比较,看看日产离国产,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我们看日产官方的媒体稿:

日产这套混动技术与以丰田THS、本田i-MMD为代表的油电混动不同,e-POWER采用100%电驱系统,峰值扭矩达到500N·m、较同级HEV提升15%的同时,发动机转速也能比同级HEV少50%。“100%纯电驱动系统,由汽油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电能,通过逆变器再输出给电机,再由电机驱动车辆,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工作。”,因为100%采用电驱动,所以也更接近纯电动车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很多人看不懂,我给大家用直白的语言翻译一下——就是增程式。至于什么是增程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理想One,岚图Free,都有增程模式。说白了就是发动机带着发电机发电,然后当纯电车用。

这里需要特别解释一下,如果是特别不懂车的人会认为,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发动机发电,还要多一次能量转换,不是更费油吗?其实还真不是。因为发动机直驱车辆的话,车速忽高忽低,发动机的转数、输出功率、扭矩也时刻变化,很难保持在经济的转数区间工作。加之在起步(因为发动机低扭不足,不得不拉高转数,提供扭矩,所以起步阶段是最费油的),还有停车怠速时,都有极大的浪费,这也是为什么市区堵车的路况,会最费油,而高速行驶,风阻大了,反而省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程式虽然多了一次能量转换,但是可以让发动机始终在经济区间工作,所以相比燃油车直驱的浪费,反而节油。

剥去日产e-POWER辞藻包装的内容,可以转化为这样的描述:增程式电动车,最大扭矩500Nm,发动机可以低转数输出。500Nm的最大扭矩,基本上可以保证这台车起步时有2.0T以上的动力水平,估计搭载在轩逸上的话,应该有6—7秒左右的破百成绩。

另外,这台增程器的热效率高达50%,而e-POWER只搭载了小电池,无需单独为其充电

。这里需要解读的是两个点,第一,50%的热效率,第二,无需充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量产车最高的发动机热效率是比亚迪的骁云1.5L自吸发动机,热效率43.04%,何其并列的是马自达的创驰蓝天,热效率43%。而50%的热效率,此前只在实验室里达成过,无法实现量产。

而据说

日产是使用了

一种名为“STARC”的日产独家技术,通过促进气缸内的气体流动速率和点火次数,使其在高压缩比下燃烧更为稀释的空气与燃料混合物,从而将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46%。同时,在结合废热回收技术之后,还能获得额外的4%热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如果热效率真的能达到50%,的确是一个创举,不过我真有点不信。很显然,发动机热效率它就不是这么算的,46%+4%?真正测试热效率,是通过添加汽油的热值,消耗量之后再计算输出功率的比值——我就想知道,日产是怎么知道的,46%是“STARC”技术实现的,又有4%是废热回收实现的?

另外,日产吹牛也不是这一次了,早在19年7月时,日产就宣布其发动机热效率达45%的发动机,将在2020年投产,搭载在奇骏上。我也没地方买挂历,也不清楚,今年离2020年还有多久……新奇骏新款要上市了,搭载的是一款1.5T三缸机,马力很强,扭矩也不小,可是也没说是混动,而且热效率达到45%啊。你吹50%热效率,最起码45%的先让我们瞧一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这句“无需充电”,这真就有点想骂街了——你明明是不能充电好不好?之前丰田双擎就玩这一套,营销做得真好——真混动,不插电——你倒是能插啊?我插电能当纯电车用,市区用车不用油!你不能插电还这么理直气壮?这就好像太监跟别人吹嘘,我们从来不会对女人动心思——你自己缺点啥心理没点逼数吗?

总结起来,哪怕日产这一代e-POWER吹的牛都能实现,也只是一款无法纯电形式的增程式电动车而已。而且,不用等车上市,就凭现有资料,我们就能知道这款车一定会出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高速油耗增加

——这是纯电车的通病,纯电驱动,在低速状态下会有不错的行驶体验,不过高速行驶,一来风阻大会直接增加油耗,二来电机没有变速箱,只能通过增加转数来提高车速,而高转数时,电机的转换效率会大幅度下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纯电车主上高速只敢100Km一下的原因,120Km掉电就会非常快。而对于增程式,电其实就是油。

2、高速动力不足

——500Nm的电机扭矩,会让它的零百加速成绩很好看,但是在高速巡航的时候,本身电机就要承担大负载,这时候再提速想要超车,就后继乏力了。按照驱动模式,这时候增程器会提供额外的电压输出,电池也会全力输出,只是电机在高速时的表现,以及这款增程器低转数决定了,它的高速动力水平不会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山地工况堪忧

——这是其小电池容量决定的,电池容量大,储存能量多,能给调节的余地也就更大。比如说我们走山路,如果是长达几十公里的长上坡,长下坡,这时候电池的调节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在长上坡的时候,负载大,如果是满载、高速等情况,高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那么就要消耗电池电能。电池小,很有可能在半山腰没电了,基本上是增程器发多少电,车用多少电——e-POWER的增程器为了保持高热效率,发动机的转数低,显然最大功率也不会太大,这时候会后继乏力,甚至可能出现真爬不动的情况。

而下坡的时候,一般大电池的新能源车型都能利用动能回收,把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而小电池极易被充满,虽然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节能水平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冬季油耗增加

——所有纯电车,冬季都会续航缩水,混动车也会升高油耗。不过因为日产e-POWER用的是小电池,这种油耗升高现象会更加明显。举个简单例子,大电池哪怕缩水一半,80Km续航至少还有40Km可用。而小电池,那就是真的不够用了,冬天油充电的效率降低,电池本身还有衰减,我预计,冬日这款车的油耗很有可能翻倍。

5、机油乳化风险

——这个并不绝对,比如说比亚迪的插混系列,说明书上说,存在机油乳化风险,应当避免短途行驶,不过现在比亚迪并没有爆出机油乳化的问题。而DMi系列,真短途行驶也能避免,无非是纯电行驶,不开发动机罢了。而小电池的增程式就没办法了,像是理想One,哪怕是纯电时也会消耗燃油,因为有时候加速的时候需要增程器提供额外的电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剖析看,日产的e-POWER,哪怕所有东西都能被实现,和现在已经量产交付的DM-i相比,技术至少落后了一代!首先,比亚迪的DM-i,也可以以增程模式运行,在低速行驶时,绝大多数时都是纯电,80%的时间内发动机是不工作的。而高速行驶的话,发动机可以通过ECVT动力分配器来直驱车辆,避免电机高转速效率低的问题,所以在高速时也可以保持相对较低的油耗。(120Km一定会比60Km的速度油耗高,这是风阻决定的,风阻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大电池也是可靠性的保障,不仅仅可以让车辆纯电行驶,在方便充电的情况下完全当纯电车用,而且在混动状态,也可以有更宽泛的调节空间。据说,日产这款e-POWER系统搭载在轩逸上,最低可以做到百公里2.7L的油耗。而这个数字,比亚迪秦已经在实测中实现了,甚至还可以更低。(标称3.8L的亏电油耗是不算电的,而且非常保守,在实测中车友最低有2.4L,甚至有短期2L左右的,这也是不算电的。而e-POWER是小电池,和卡罗拉一样,它的最低油耗肯定有部分电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秦Plus DM-i在背着大电池,可以纯电跑的情况下,依旧可以比号称50%热效率的e-POWER省油。而且,秦Plus DMi的车身更重——真实碰撞的时候安全指数更高。(别听所谓的轻量化设计,大车小车相撞,一定是小车吃亏的)e-POWER就相当于DM-i阉割掉充电功能,减配了小电池,之后再取消混动的ECVT,换成单减速器,没有发动机直驱功能,还要交购置税,没有绿牌的产品。其实说起来,除了存疑的发动机热效率以外,技术路线和本田的i-MMD非常相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套系统也不是一无是处,参照比亚迪秦Plus DM-i的售价,如果搭载这套系统的新轩逸能够卖到7万左右,也不是不能考虑。至少要比现款轩逸值得买得多。

这就是我们国产的硬实力!这就是日产要走的路!过去我们形容国产车的一句话,现在奉送给日产!小老弟,进步是有的,不过,你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