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作为第一个依靠农民起义上台的皇帝,他能够称帝建立延绵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离不开一群功臣的辅助。民间长久以来都对刘邦称帝后杀害韩信和彭越颇有微词,认为刘邦的做法是典型的兔死狗烹滥杀功臣的行为。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刘邦真的是滥杀功臣吗?

刘邦的老部下,基本都得到了善待

早在秦朝覆灭之时,刘邦被封为汉王之后,就开始对跟随自己的将士封爵赐地。在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刘邦就在秦朝的军功爵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爵制。

在之后不断地战争当中,许多为刘邦出生入死的部下因各种的功绩获得了封爵。尤其是那些从沛县就开始跟着刘邦的那群老部下,大部分都受封了汉爵当中的最高等级的列侯。甚至连与自己有仇的雍齿,也被刘邦封为列侯,可见刘邦对于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弟兄都做到了论功行赏的程度。

这些列侯在受封之后,除了无后的以外,刘邦册封的大部分的功臣侯爵都能传到两代以上。有些侯爵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爵位被除。但这些曾经受封爵位的家族都逐步发展成了豪强,甚至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些功臣的后代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可见跟着刘邦的这些功臣,基本都受到了刘邦的厚待,所以并不存在什么刘邦滥杀功臣的说法。

韩信和彭越并不算功臣

在刘邦平定项羽的过程当中,韩信和彭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韩信,带着刘邦打出四川,并一路东进,最后在垓下围攻项羽之时,若不是韩信和彭越及时出兵参与围攻,恐怕刘邦在垓下能否战胜项羽,还是个未知数。

因为韩信的的种种战绩,使得民间认为,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大汉王朝,所以韩信是刘邦手下的第一功臣,刘邦应该给予韩信最高的待遇。

可是在刘邦的眼中,在击败项羽之后的韩信,并不是功臣。除了韩信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以及远在南方的长沙王吴芮,这些都不是功臣,而是自己的合伙人。

除了比较特殊的韩信,其余的几人都是在刘邦消灭三秦,东出中原之后,带着自己的势力加入刘邦为首的反楚联盟,他们和刘邦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而是合作者的关系。

平定齐地后,韩信就已经有了脱离刘邦阵营的自立之心。所以就有了韩信要求刘邦封自己为“假齐王”的事情。在受封齐王之后,韩信此时和刘邦的地位在法理上是平等的,都属于王爵。而淮南王英布早在刘邦东出函谷关之前,就已经是和刘邦平起平坐的王。彭越则在垓下决战前后,获得了刘邦封其为王的承诺。

所以我们可以说,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实际上是与刘邦地位相近的合作者,而不是君臣。因此楚汉之争实际上是刘邦集团联合其他的一些不满项羽的势力组成的联盟对项羽集团的战争。

而在战胜项羽之后,刘邦和这些王一样都是平等的关系,只不过刘邦占据了过去秦国的地盘,是实力最强的一个诸侯王。

无论是谁上台,都必须处理韩信和彭越

项羽被灭后,刘邦因为是众多王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加上刘邦在歼灭项羽过程中发挥的领导带头作用。在项羽被灭后,其他的王决定在定陶拥立刘邦即皇帝位,大汉王朝就此建立。

初登帝位的刘邦虽然是皇帝,但他和之前的秦始皇,以及之后的汉武帝都有明显的差别。刘邦虽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是皇帝,但实际上其能直接控制的地区仅略大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在当时的异姓诸侯王眼中,刘邦这个皇帝更接近于被自己消灭的项羽或者春秋时期的霸主,是一个负责维持天下诸个王国秩序的人,自己和刘邦这个皇帝之间不是君臣关系。

作为亲历了从战国乱世到楚汉之争的人,刘邦非常清楚这些异姓诸侯王对自己的威胁。这些诸侯王各个都比自己能征善战,而且在自己统治的区域内不采用汉朝的法律制度。因此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对于汉朝中央来说存在着无比巨大的威胁。所以无论是谁坐在刘邦的这个位置,都会对韩信、彭越和英布之类的诸侯王下手。

所以刘邦大肆屠杀功臣的说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韩信、彭越等不算功臣,他们是因为有共同的目标,而参与到刘邦的事业当中。

项羽死后,他们与刘邦之间实际上就已经丧失了共同目标。而且刘邦想要扩大自己的权力,将天下打造成他刘家的天下,而韩信和彭越等人想做的是春秋时期的一方诸侯。此时刘邦与韩信等人实际上就已经从过去的合作者变成对立者。无论是谁坐在当时刘邦的位置,都会对这些异姓诸侯王下手。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
【东汉】班固:《汉书》
李开元:《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邱鸣皋:《为韩信辩诬——兼谈刘邦诛除异姓王与加强中央集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