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诗一直被后人诟病嘲笑,说他的职业其实是诗人,做皇帝只是兼职客串罢了。乾隆皇帝一生保留下来的诗高达四万多首,可是大家回想一下,你能记住他的哪怕是一首诗吗?其实乾隆的诗,在很多名胜古迹中都刻得有,可是没人对它感兴趣,所以流传不起来,可能确实水平平平,缺少诗味吧!

有人会有疑惑,那他写的四万多首诗中就没有一首被后世称道奉为经典的吗?你别说,还真有,而且还入选了小学教材呢。

可是近来有学者考证说这首诗其实并不是乾隆皇帝所作,其真实作者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先生。不错,就是画竹子冠绝天下举世无双的郑板桥。那这件事就很严重了,乾隆皇帝心想:别啊,哥们,我四万多首诗好不容易被世人记住了一首,你还来和我争?

为了给乾隆正名,笔者多方打听,搜集观点论点,可是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肯定不是乾隆写的,他们倒宁愿相信是和珅、刘墉、纪晓岚等人的作品。原来乾隆的文学素养在广大人民的心里是如此的不堪呀。我想这也许和影视作品有一定关系吧。电视剧不都是这样演的吗?

大臣:皇上您看今日春意盎然,花香四溢,是不是要吟诗一首啊。

乾隆:好好好,正有此意啊。沉思片刻:一片两片三四片。

大臣:好,好诗呀!

刘墉:真乃治世之能臣,溜须之高手呀

乾隆:五片六片七八片

太监都看懵了,心想:我来我也行啊

乾隆:沉浸在诗性中无法自拔

把老太妃都给看懵了

大臣:盖世无双啊!

乾隆:调起高了,最后一句可咋整呢。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片?格子也不够呀……

还是刘墉了解乾隆呀。知道他是憋不出来了,忙解围道:飞入草丛皆不见。

刘墉最后一句的确高明,一下就把诗意和禅意都写出来了。可是我们细想一下似乎有些不妥吧。花和草的外形和颜色都不尽相同呀。怎么能说都不见呢。

除了乾隆的版本,我们再来看一下被多数人认可的郑板桥版本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看看人家这意境和格局,难怪大家都愿意相信是郑板桥先生的作品呢。就拿乾隆版本的第三句来说,郑板桥先生的千片万片无数片显然提升了几个层次。

现在还有不少人时不时的喜欢拿这首诗打趣玩笑,说这样类型的诗我可以做一万首,比如:

《喝酒》

一瓶两瓶三四瓶,五六七八九十瓶,

千瓶万瓶无数瓶,还能不醉你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