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杜鸿浩 孔雨童

5月28日下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第一届青未了散文奖颁奖典礼在济南V盟荟剧场隆重启幕。

典礼现场,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李掖平代表专家评审团分享了评审感受,并对一等奖以及其他几篇获奖作品进行了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掖平对本届青未了散文奖参赛作品的质量表示了肯定,她说道,只要有热爱文学的情怀,就一定能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来。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认真负责,获奖作品都是经过反复讨论、推敲过后定评的。“这是因为文学的魅力,因为文学它就是一件值得让人敬畏,值得让人虔恪无比的美好事物。”李掖平说。

“当我读到《底片上的泰山》时,我突然觉得,即使是一个纯文学的散文作家,也未必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气饱满,特别鲜活的文章。这篇作品随时随地的把历史和现在、把我和民族以及整个时代有机的缝合在一起。”李掖平在点评一等奖作品《底片上的泰山》时称赞,文章角度选得巧,立意诗性、文气饱满,作者放弃了以往文人们对泰山巍峨、沉重、浩大之气的讴歌,她就只是写了和泰山之间的心灵之约。在作者的笔下,泰山始终保持着一种恒定的诗性。“这些年,我已经很少读到这样一篇聚集饱满文思和灵气的散文了”。李掖平说。

在点评获奖作者钟倩的散文《生命的春天》时,李掖平表示,这篇文章跳出了作者原本的写作角度,是一个质的飞跃。作者将柳树、父亲、大婶等等形象放在一起,写照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在其中随时调整自己的超越情怀和心态。同时,李掖平对钟倩表示祝贺,她说道,一个人从自己不幸的遭际中真正超越出来,她一定会拥有丰富的整个世界。

在点评《海边的阿微》时,李掖平评价道,整篇文章构思奇特,写作技巧成熟,作者用“我”对密友的记忆画面缝合了断断续续的线索,完成了一个个跳跃式的衔接。

典礼现场,李掖平还对《钥匙去哪了?》《香云纱》《“东流水街”的光芒》等作品进行了点评。

以下为李掖平专家点评作品文字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评委,我简单的向大家汇报一下,我在评审这些优秀作品的时候,心里边产生的真切感动和感受。

实事求是的说,当一开始我的学生辈上的这些编辑们告诉我说,“李老师,这可不是评茅奖和鲁奖,您得有心理准备,这是些业余作家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爱好来参加文学活动的。”我说,只要有热爱文学的情怀,就一定能写出让人感动的文字来。

果然,当初选名单作品交到我手中的时候,我翻了一下,但是很快我就被里边的几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

比如,我至今记得,当我读到那篇《底片上的泰山》时,我突然觉得,即使是一个纯文学的散文作家,他也未必能够写出这样一篇文气很饱满,感觉特鲜活,而且随时随地的把历史和现在,把我和民族以及整个的时代有机的缝合在一起的文章。而且,作者的写作角度选得特别巧,她放弃了以往文人们对泰山那种巍峨、沉重、浩大之气的讴歌,她就是写了和泰山之间的心灵之约。这种约定仿佛是前世种下的情缘,今生,她用整个生命和情感去律动着泰山的春夏秋冬四季变换,以及在这季节变换中,泰山始终保持着一种恒定的诗性。

我不知道这个作家是不是同时还写诗,但我分明从她的散文字里行间读出了非常浓郁的诗意,他甚至结构行文的方式都是诗词跳跃式的。比如,她会突然从我对泰山的相思这一点进入,一下子扯到曾经若有若无但铭记在心的那份初恋;她也会从泰山之风从我耳边掠过,让她想起在无穷的远方,那些无数的人们和我密切相关的身世和命运。我觉得整个的这篇散文收得拢、放得开,立意非常的有诗性,而且文气饱满。

当时,我和我的师兄说,真是,这些年已经很少读到能够这么聚集饱满文思和灵气的一篇散文了。所以,我也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因为我向来是对事不对人,只有文字优美能打动我。那么,我就在我心里想象的版图上,会尽量的去美化作者,因为眼睛高度近视,所以我也不用去看眉眼到底有多么俊秀或者说秀美,我只是觉得能写出这么灵动飞扬的文字来,心灵的美就可以让你荣耀一生,谢谢。

另外还有,钟倩的散文我读的很多,从她开始学写作,开始习作开始,我就看着她一步一步的从习作入门到有了感觉,再到后来能够把个人的真实,自我的情怀与时代、民族前进的步伐等能够有机地穿织在一起。我记得那天,我们和廖总、刘君老师在评审现场,我说,钟倩在散文里面写到的柳树,已经不再是自然界的纯粹物象,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历史的意象,它记载着学校的成长,也记载着父辈人奋斗的历史,也记载着她个人在大家伙的帮助和关怀下快乐成长的足迹。

显然,这个柳树可能对于今天的钟倩来讲,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审美意象,所以她才能把大学校园湖边的一排排柳树写得风情万种,写得特别的有人性内涵,而且在这篇散文里,表现出了她一个质的飞跃。如果在此之前,她的所有散文还比较纠结于身体微恙以及因此导致的外界对她怜悯的目光,刺痛她也安慰了她的那种复杂情节,在散文里她都彻底放弃了。

她真的是以一种过来人往后看,一切都是恩赐,一切都是收获的这种超越和豁达的心态。所以她才能把父亲的形象、大婶的形象、我的形象和柳树的形象,让他们并肩的站在一起,写照着、并表征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在时代进步当中随时调整自己的这种超越的情怀和心态。所以我也得祝贺钟倩,一个人从自己不幸的遭际中真正的超越出来,她一定会拥有丰富的整个世界,所以祝贺钟倩。

还有一个一等奖,宋尚明的《海边的阿微》,这个散文写得很巧,用一种若有若无的,似乎是相恋又似乎不是的一种回忆,表达了她对走出家门进入海边,如今不知生活在何处,但一定会生活得坦然自如的一个闺蜜的思念。整个文章表达的是她对闺蜜的这种思念之情,但是却没有文笔纠结在她和她到底有多少甜如蜜、浓如水的交往,而是撒开之后就开始写回忆,“她在那里会过得好吗?”会。因为她的那种自由的心性,因为她善良的情怀,也因为现如今海边的人,都是以一种善良的情怀来对待自己、也对待社会的,所以一直到文章的最后,她也没见着阿微。但是,用不着见,因为在阳光闪耀的那个地方,就一定有阿微的影子,一定有阿微的笑容,所以重要的不在于阿微到底见没见着这位闺蜜,重要的是在闺蜜永无休止的思念中,阿微会一直活着,诗性而又自由。我觉得这个散文构思很奇特,用对密友的记忆画面缝合了断断续续的线索,完成了一个个跳跃式的衔接。整个散文技法和构思都很灵巧,也很成熟。

在这些二等奖里边,也有特别好的,比如说《钥匙去哪了?》。仅从小小的一把钥匙,就能让它成为时代飞速发展,人性不断向上成长的历史足迹。一串钥匙见证一个时代的变迁,角度也特别巧,从原来厚厚叠叠的防盗门,再到后来不断变换的各种锁,再到现在的指纹验证,钥匙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过去,所以当作者通过钥匙来折射整个时代变迁的时候,我知道他找到了以小见大的散文路径。

还有《香云纱》,我也记不得作者的名字,但我一直觉得文字真美。他既写出了香云纱穿在宋庆龄身上的那种贵族范儿和文雅之气,又写出了当张爱玲这一类的才女穿着香云纱的旗袍显现出的那种傲立于世的脱俗感,骨子里的那种冷傲、清高,都随着他对香云纱在这些优秀女性身上流转穿行的时候,带出来的那种人性的复杂和鲜活。篇幅并不长,但是文字特别美,然后又写到香云纱走入民间,那就是一种接地气的、好看的、观赏性的和日常生活的享乐。

我觉得写贵族气容易写得没有烟火,写地气又容易写得没有灵性,但是这位作者把接地气的民间烟火和贵族清高的灵性、孤傲拿捏的非常和谐,可以说是有机融合,所以字里行间就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品位和无数的神往,我都觉得,真是得正儿八经的再去寻几缕或者几片真正的香云纱,也去体验一下当它做成的服饰穿在身上,那种行走的姿态和坐着的感觉。

还有写致敬革命前驱的一篇散文,叫做《“东流水街”的光芒》,写得好的一点就是她除了把革命前驱者的历史功绩写了一遍之外,更重要的是站在今天的角度上,怎么去感怀那一段历史,怎么去体验当年的英烈们走过那片街道时的生命体验。她企图超越时空的阻隔,把此时的“我”的情怀对接到有效的多少年之前,那些血雨腥风的革命、历史斗争的现场,我觉得这种融合度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也毫不犹豫地把这篇文章推上了二等奖。

还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美人倾城巷陌中》,一直到现在,我已经在课堂上提到过两遍,我说什么叫一笑倾城再笑倾国,好多人都会以为那一定是辗转悱恻的恋爱,一定是石破天惊的美貌。不,作家竟然把这种倾城之美给了全部的牙掉得只剩一颗的老太太。

她那么爽爽朗朗的在阳光底下笑着,一点都不掩饰,只剩了一颗牙的嘴有多么秃,有多么不好看,而是自豪地说,“我就叫倾城,因为我就先把我爱人给迷倒了,而且一直到现在,我也能够坦然的在这条街道上说,我们街道所有的人都是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美人。”这种自信,来自于对自己读过书,会思考、能体谅宽量人性,和对人生种种不堪的包容自信基础上。因此,我觉得这种敢有一个牙齿张着大嘴对着太阳笑,公然声称“我就是倾城美女”的老太太,那是真正的能够倾城的老美女、资深美女和值得我们致敬的真美女。

所以,这个写得也特别接地气,角度选得很好,不是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但一个极小的切口和非常具实的老太太形象塑造,让散文在表现生活情景和宏大目标的路向上走得那么稳,而且结合得比较好,也是我们特别喜欢的。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老作家谭登坤的《风雨锦阳关》。他的文字写出了锦阳关的风雨,更折射出时代前进过程中民族承受的“大风雨”。所谓风雨过后见彩虹,那么谭登坤就写出了景阳关在一路风雨伴随之下,走到今天它的所有盛况和无限开阔的美好未来。

我觉得这些获奖散文给我的最大的感觉,就是好的作品是不论出身的,只要你写得好,只要你能给别人的心灵带来感动,只要你真实记录了你生命的真切体验,并能有效的让这种体验成功的勾连起所有人似曾相识的快感,或者悲怨或者愁思或者其他种种的情绪纠结,文字就是成功的。

从这一次评奖的过程来看,我还得特别的感谢齐鲁晚报青未了,这个品牌经历了这么多载的风雨,她已经可以说是一路锦绣,道路拓得非常之宽了。但是,难得的是他们对一个文学评奖活动都高度的重视,能请来的专家都请来了,有不同意见的专家也都在会上各执一词的讨论过、争论过了,而且还反复的推敲。这其实不是我们这些评委的认真负责,都是因为文学的魅力,因为文学它就是一件值得让人敬畏,值得让人虔恪无比的一个美好事物。

我经常说,所有人的肉体生命都会迅速的衰老,甚至消亡,但文字会永恒,因为有文字定格下来的那些文学中的故事、文学中的场景、文学中的细节,它将在很多年之后,不经意间被另一个敏感的心灵接触到、感悟到,并被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之后,它就可以迅速穿越时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的生命都不可能永恒,但文学绝对永恒。就像太阳每天都从东边升起来一样,我们相信只要人类历史发展的路径还在绵绵不绝的向前延伸着,那么伴随着我们呼吸和心灵跳动的文字和所有真诚、自信、诗性的跳跃文字书写,真的会有效的增长我们生命的长度,拓宽我们的宽度,增加我们的厚度,让我们真的以一颗包容、怜悯和懂得的心灵,感恩火热的时代、火热的生活,感恩永远放射着光芒的文学,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