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艺校读书的时候,经常在别人的琴房里听到快速的发声练习,快得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然而歌声中却少了一些思索和感情,仿佛只是为了练声而练声,只是为了歌唱而歌唱,只是一种发声惯性。为此我当时还专门请教过这些练声很快的同学,得到的答案是:“快速的练声有助于提高气息的能力,气息练好了,声音就练好了。”

后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使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声音的状态是在吸气的一刹那形成的,如果唱出来再去找状态,就已经晚了。因此,根据传统文化当中的因果观,我总结出了这样的结论:吸气是因,声音是果。吸气的状态决定着发声的状态。也就是说,想要唱出舒缓的声音,首先要懂得舒缓的去吸气;想要唱出激昂的声音,首先要能够激昂的去吸气;想要唱出快速而富有弹性的声音,首先要训练快速而富有弹性的呼吸;想要唱出悠扬的声音,吸气时脑海里就要浮现出辽阔的草原······

口袋里有什么,才能花什么;心里有什么,才能表达出什么。人永远都表达不出自己心里没有的东西。一首作品,没有思想——苍白,没有情感——干瘪,没有技术——不成方圆。因此,没有思考的歌唱不能称为艺术,只是在做重复的劳动罢了,这样的劳动出力不出工。(文/赵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