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伯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Appalachian and Ozank Mts·)。在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中国驻日使馆副使张斯桂寄树苗给左宗棠栽植于南京。20世纪初,从欧洲(德国)大量引种,在山东青岛和胶济路两侧的丘陵、河滩造林。以后逐步扩展到华东、华北、西北及辽东半岛等地。刺槐在中国栽植的北界大致在辽宁的铁岭、沈阳,河北的承德、张家口,宁夏的银川一线;西北至新疆的石河子、奎城、伊宁、阿克苏、叶城、和田;西达青海的西宁;西南至四川雅安、云南昆明;南到广东、广西;东至辽宁丹东、山东烟台、江苏省北部沿海及台湾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丹东,是刺槐在我国境内栽植的东极地之一,在山地丘陵的分布相当广泛。大景壮美,小处别致——在大孤山脚下的一处槐花带,若干刺槐的树身被藤蔓密密缠绕,通体毛绒绒绿莹莹,树端的槐花成了恰到好处的点缀,彰显着与同类树干卓尔不群的美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刺槐在丹东的确是太普通了,普通得几乎可以被无视,以至于它花开花落辞春迎夏的时候很多人浑然不觉。丹东四季分明,习惯上,人们把三四五三个月归为春季:三月早春、四月仲春、五月晚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常态化应季景观中,大孤山脚下的环绕槐花带则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刺槐花带的拱卫中,大孤山凭借着大自然赋予的壮观与瑰丽,开始迎接更加枝繁叶茂的夏天。大孤山是辽东名山,因为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历史的古庙宇建筑群闻名遐迩。大孤山脚下,村庄环绕,密密麻麻的红瓦房与刺槐花带挨在一起,错落有致。从空中俯瞰,红瓦房、白槐花和绿植被,对大孤山形成了三色拱卫,大孤山,孤而不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末,春夏之交,刺槐花漫山遍野盛开,或呈带状分布、或呈花海模样、或包围普通农家,林林总总风光无限——于是,刺槐花也成了丹东地区的季节标志:春去夏至。图为大孤山脚下,槐花包围普通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大孤山脚下,槐花包围普通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水田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的民房与槐花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孤山脚下,被槐花包围的普通人家。(棋簿紫/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