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集思录网上看了一则主题为“大城市普通中产的困惑”的讨论,说是楼主年龄超40岁,工作普通,月收入几千,一直有炒股,也在股市赚了一些钱;妻子收入一万;有两套房,300万现金;每月靠房租和利息收入两万。楼主的人生困惑是“感觉有点颓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孩子问起也不好交差”,想去创业又怕太辛苦,又想直接退休,所以迷茫了。

很明显,这个例子是有钱没事闲的才会思考这个问题。

但是确实有不少人是有在思考自己的社会地位,然后有钱之后去做一点事业来填充生活。上述的讨论,就有一个网友回答:

我的经历楼主肯定感兴趣,看是否能给点启发。
5-6年前,应该也是楼主差不多的年纪,我也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职业生涯走到尽头,心里的想法与“窃格瓦拉”一模一样,打工是永远不可能的。当时手头大几百的证券市值,3套房子总价值也差不多大几百的样子,2个娃,老婆全职太太。正好有个几十年的朋友手里有点业务想开公司,我就凑份子成了小股东,相互说好自负盈亏。
现在我的处境,每天有个上班的地方,除了偶尔有点历史遗留的业务外,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办公室炒股在外界看来我是某公司的副总,其实我每年往公司账上打好几万,就为了发每月3000不到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所谓钱能办到的事都不叫难事儿,这位网友亏钱也要捞个虚衔。不少炒股致富的人都表示有这种迷茫。在外界看来,职业股民除了每天窝在家给自己赚钱,并没有给社会做出多少贡献,没有通过劳动创造实际的价值。

当然这些职业股民都是成功的股市精英玩家,因为不成功的都安心搬砖去了。所以当你听到别人说是职业股民,多半对这个人没有多少好感,只会嫉妒他收割了韭菜的钱

清华毕业的小女孩去做私人保姆,年薪50万。这收入不低了,和北大毕业卖猪肉类似,其中的争议点其实就是社会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有人问你:你妈妈在哪上班?

答曰:我妈是老师。

别人会继续问:哇,那你的学习应该很好吧?在学校有妈妈罩着没人敢欺负你了吧?

然而要是有人问你:你妈妈在哪上班?

答曰:我妈是保姆。

话题终止。

也没有人好意思问你妈妈做保姆的收入。即使那个清华毕业的保姆把小孩子培养成将来的美国总统,可能也改变不了整个家政行业的社会地位。

现在平等自由的理念已经比较普遍,但我们不得不接受的是,社会还是把各种职业的外在形象分成了三六九等,我也把它归纳为“社会地位”四个字。

社会地位并不和收入直接挂钩,公务员和职业股民就是个一组典型。这里不讨论那些成为高级干部的公务员,毕竟那是少数。公务员看上去很好,但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普通公务员,待遇一般比社会平均收入高些,注定发不了财;而职业股民掌握了一些炒股的方法,一般都赚了不少,少则百万,多则千万上亿,但注定不受人待见。

说白了社会地位是一种虚荣,虚有的荣誉。表面上职业不分贵贱,但是这种虚的东西其实并不虚,会给你带来很多生活上的好处。在相亲的时候,公务员、教师、医生、律师等就明显比工程师、工人、快递员等等吃香多了。这不是歧视,而是职业门槛自然地把社会人群的能力进行了筛选,对家庭条件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大部分是对的。

回到开头的中产阶级的困惑,其实很符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就是人类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人到中年,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的需要,还要追求自我尊重和社会尊重。如果认为这是闲的蛋疼,那说明层次还不够(加油好吗),或者说太年轻了(羡慕)。

现在有部分人认为阶层固化,有人躺赢,有人躺平。这些观点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年轻人遭受失败需要一种宣泄的文化认同。这些讨论过一段时间就必然平息,该努力还得努力。

我长时间关注的一个公众号,当某某公司一上市就拿互联网造富的案例来证明阶层没有固化,奋斗还是有机会的,而且当今是通过互联网实现阶层跃迁的最好时代。乍一读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才发现无论什么朝代,能到金字塔顶的都注定是少数人。

说了这么多,照着金字塔审视自己,发现自己这么多年了层次也没上去,倒是年龄上去好几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