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收入,这半年来越来越成为众矢之的。

这从来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但这半年里,越来越悬殊的对比数字,已越来越刺痛看客的心,并在流量与粉圈日益极端化复杂化的娱乐圈环境里,显得格外扎眼。

所以今天聊聊明星的高收入,最重要的,聊聊我们如何看待这种高收入。

1 片酬变迁

早年间,演员也是高收入人群,但起码与大众阶层没有如此悬殊。

我印象里,2010年前后,电视剧市场最高片酬还是那些能扛剧的大演员们,顶格片酬也就20万一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的600万,显然比现在的600万值钱很多,但哪怕叠算通货膨胀系数,也不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何况当时电视剧拍摄周期长,制作相对严谨,演艺圈人士的高收入,还在大众可以理解的范畴。

后来,随着互联网资本进入影视圈,几家大佬烧钱竞争,演员的片酬不能说是水涨船高,那简直是平地起高楼,而且拿到最高片酬的,并不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扛剧大演员,而是互联网思维带来新玩法下的赢家——流量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鹿晗《择天记》片酬过亿这个传闻一直被片方否认,但根据网易娱乐2017年的特稿核算,即使未过亿,也相差不远。(戳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乎是“明星片酬过亿”的标志性事件,吃瓜群众对于明星收入的兴奋阈值,被这个数字抬高了。

后来虽然有胖冰事件+监管出手压制天价片酬,让行业片酬一度回落,但我们还时不时能在一些撕X和爆料中,听到一些让人惊诧的数字,显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比如杨烁的8750万片酬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王千源的6000万片酬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价数字与这两位在剧集市场显然非超一线的演员挂上了钩,我们才能最直观感受到,明星片酬的所谓“天价”,到了什么程度。

2 208万日薪

既然过亿片酬早在2017年就已经提高了吃瓜群众的阈值,为什么郑爽的片酬事件还能引起轩然大波呢?

早在年初代孕事件爆发时,由于被广电明文点名封杀,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她未播出作品的赔偿问题与片酬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还只是泛泛探讨,大家对未播出作品的资方持有一种“同情与幸灾乐祸混杂”的心态,一边觉得天有不测风云,一边又觉得敢用郑爽多少有点活该。

真正让大家心态崩塌的,还是4月26日张恒对“郑爽一家索要高片酬并偷税漏税”的爆料。

在这次爆料的对话截图里,郑爽想索要1.8亿片酬,最终谈到1.6亿她还有不满,但最后自我宽慰,“不过算算每天200万可以拿就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计算后得出的数字“208万/天”,就成了整个事件中最出圈的梗,戳伤了每一个普通人的心。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句话的杀伤力,远远高于片酬过亿这个概念。因为大众对片酬的计算方式和覆盖时长不足够了解,哪怕知道天价,但很难有具体概念。

可当换算成日薪时,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收入水平与明星相比,到底有多悬殊。

与如此天价片酬形成鲜明对照的,又是郑爽本人的渣专业能力、零职业道德和疯起来没什么底线的大众观感。

她不敬业:代言品牌活动说推就推,直播说发飙就发飙,镜头前面黑脸、翻白眼、神游外太空是日常操作。

她不扛剧:自《微微》后,《美人私房菜》《为了你》《流淌的美好时光》和《青春斗》都成绩惨淡,口碑稀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从纯爱豆角度看,她的形象也无法与任何美好的词汇挂上钩,为大众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

然而,208万,每天。

3、650元餐标

片酬是收入,那么明星的开支呢?

腾讯明星慢综艺《五十里桃花坞》的第一期里这个片段,为大众掀开了明星开支真相的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定位非常奇怪的慢综艺里,明星们开着毫无效率的会议,议题突然跳到伙食费。

苏芒:每人每天先交伙食费。

宋丹丹:一人650吧。

苏芒:650真的不够!你早上不吃牛奶吗?你早上不吃鸡蛋?我们要吃好一点,我不能太差的伙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人、每天,650元餐标,吃不到鸡蛋和牛奶?差到苏芒完全看不上的程度?这显然超出了大众的理解范畴,进而迅速上了热搜。

节目组出来挽尊说,650元是指每人一共21天的餐标总额,不是每人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他们的说法,650元/21天=30元/天,含早中晚三餐,这是给明星的餐标,你信?

骗傻子呢?

说实话,650元这个数字在明星餐标里根本不够看,行业内的常规数字一般都要在四位数/天,看咖位和主办方预算情况,5000以下都有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高金额的餐标,确实有其合理的解释空间:

——以五星级酒店点餐到房间的价格衡量,大几百一顿是常规开销。

——明星会带多于主办方报销数量的随行工作人员,多出来的工作人员餐标用明星餐标覆盖。

——活动酬劳有上限的话,餐标也会成为拆分的去处。

但无论怎么解释,都无法消除大众在听到苏芒说“650真的不够”“我不能那么差的伙食”时的那种不适感。

不适的,不仅是生活开支的差距,还有对话中展现出来的与普罗大众生活的距离,和那份理所当然。

3 工作态度

与这样天价片酬、天价开支相对应的,明星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又是如何呢?

撇开郑爽这个极端的例子,其他人也未见好到哪里去。

苏芒650餐标的热搜没两天,张翰和秦海璐的对话又上了热搜。

#综艺上埋梗已成艺人上热搜利器#

有人问吻戏,秦海璐说自己结婚以后就拒绝吻戏了,如果有,可以不演。而张翰则说自己谈恋爱时有三年半没拍过吻戏。

说实话,这段对话听得我大为光火。

拍不拍吻戏也许是演员的个人选择,但公开标榜“不拍吻戏”“大不了就不演”这样所谓的“霸气”言论,看起来好像在尊重伴侣了,那你尊重作品了吗?你尊重观众了吗?你尊重演员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了吗?

有人会说什么大部分影视剧里的“吻戏”“亲热戏”不必要,演员当然可以拒绝。那么好,必要不必要谁来判断?演员是有通盘考虑判断文艺作品的能力,还是有操盘整个项目的职责与权力?这所谓的“霸气”不就是仗着现在影视剧市场里明星地位高、话语权大吗?

无独有偶,隔天,吴宣仪发自拍,配了这样一段话,迅速被骂上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要不在“女孩不被善待”前面加上“这个圈子”,恐怕大家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弹,加上“这个圈子”,性质就完全不同。

这个圈子对女明星mean是真的,但职场性别歧视无处不在,像女爱豆这种有大批粉丝氪金做数据并为之战斗的已经够幸运了,没人逼着谁做明星不是吗?

以吴宣仪的资质,作为爱豆的唱跳平平,作为演员的演技辣眼睛,作为女明星的穿搭永远与“土”字脱不了干系,却站在这个行业的高出,牢牢占据着公共资源,被批评可太正常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个圈子对“德才不配位”的人都不会善待,就算表面捧着背后也一定会嘀嘀咕咕,就算不像娱乐圈这样需要直面千万人的臧否,那人家赚得也没你们这么多啊,接受不了这种代价建议退圈。

一周之内的两个热搜,大概可以展示给大家,高收入和奢侈作风下的明星,是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

4 我们如何看待?

演员天价片酬合理吗?

高到如此地步,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行业回归理性回归内容需要时间,在“唯流量论”“唯热度论”的行业主流思想下,圈内一二三四线明星片酬,还会居高不下很久。

这还只是片酬而已,综艺、品牌代言、商业站台、直播带货、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广告……明星还有五花八门的来钱路子。

而让年收入堪比上市公司利润的明星降低生活标准,走艰苦朴素路线,恐怕也不现实吧?

那么从观众的角度,我们不妨接受事实,最重要是摆正消费者的心态,批评明星和怼粉丝的时候,理直气壮一些。

——明星挨骂好可怜?

你知道明星的高收入里有多少是用来承受这些大众批评的?哪怕它并不客观并不公平甚至有些过分吗?

——明星没有隐私好惨?

你知道公众人物要让渡一部分与公众利益相关的隐私权吗?你知道能让自己赚到天价薪酬所依靠的名气和热度,有多少来源于这些对所谓隐私话题的探讨与关切吗?

——演员要拍吻戏床戏好尴尬?

怎么拿钱的时候就强调行业特殊性,到了该卖力的时候你们就要呼吁演员也是人了呢?

——不氪金影响爱豆的前途?

他背的包是你三个月工资,他脚下的鞋是你一年早餐钱,没有你的供养哥哥就要黯然退圈了?好大的口气你也配?

看到没?一切批评与反馈,一定要建立在明星到底靠大众注意力拿了多少钱的基础上,怼狠点,硬气点。

作为消费者,无法抬高准入门槛,无法合理化收入水平,起码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让从业者不躺着赚钱吧?

就算真躺着,好歹也得让骂声,每日萦绕在他们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