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继承秦始皇的事业,向四外扩张:朝鲜王国、南越王国、夜郎王国,滇王国,皆被吞并。
南越王国包括今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从此,越南北部成为中国州县,长达一千余年,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
汉时期为交州,唐时期为交州、爱州、驩州等十二州,唐后期为静海军区节度使统治。
唐时期著名诗人王勃,就安葬于驩州,亦即今越南义安省。

王勃,650到676,活了二十六岁,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唐初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
王勃幼时聪慧,六岁便能作诗,九岁时,王勃读当时著名经学家、历史学家颜师古注的《汉书》,撰写了《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的著作错误之处,才华惊人。十二岁至十四岁,王勃到京城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
十六岁时,666年,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成为进士,授职朝散郎,少年得志。才华横溢的王勃,年纪不大就做了官,吃上了朝廷俸禄。
王勃施展才华,撰《乾元殿颂》,文辞绮丽,惊动圣听。唐高宗见此奇文,歌功颂德,词美义壮,却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称之为大唐奇才,王勃也因此文名大振。
王勃最著名的作品,无疑是《滕王阁序》,其中的名句,千古流传:“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为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在今江西南昌。
但是,过早出名,亦非好事,王勃经推荐,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武后次子沛王李贤的赏识。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斗鸡,为沛王助兴,唐高宗得知后大怒,认为,二王不务正业,王勃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推波助澜,必属奸佞,于是下令将王勃逐出长安。
王勃避难西蜀,671年,王勃的好友,凌季友,在虢州为官,为他谋得官职,任虢州参军。在此期间,期间,官奴曹达犯罪,王勃先是将其隐藏,后来又杀之灭口,因而犯了杀人罪,被捕,虽遇大赦免罪,但官是当不成了。
王勃还连累了他的父亲王福畴,王福畴为雍州司功参军,受儿子牵连,被贬为驩州的一个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地。
王勃作《上百里昌言疏》,表达了对父亲的内疚心情:“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呆了一年多,675年,他决心前去探望父亲,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离开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当时,中国南北方都是水系发达,可以从洛阳一直乘船到达越南。
676年春,王勃达到南荒之地的驩州,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王勃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亡,最终埋葬于驩州,亦即今越南义安省,至今那里还有王勃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