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新修法案因增加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章”,明确了网络平台的责任和义务。新修法案格外引起重视,不少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正加快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的内容。
青少年模式为何存在,它的意义是什么?
青少年模式指的是“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一系统推出的初衷,是帮助家长更好地管控孩子们使用手机的时段、时长和浏览内容,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那么,青少年模式究竟与普通模式有什么区别,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意义在于:一,内容更适合青少年成长;二,有使用时间限制;三,需要设置独立密码。从介绍来看,青少年模式不仅可以让青少年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内容,还能限制他们的使用时间,是一项非常不错的功能。但对家长们而言,各大网络APP它究竟能不能提供更适合青少年的内容,才是问题的关键。远大小状元APP针对家长关心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作业上的一些遗留问题,如学生在远大小状元APP上做完作业后可以第一时间根据答案进行校对,并收录在错题本上,达到更正错误的效果,不管本款app是否在家长的监护下使用,确实都能真正起到了帮助学生解决作业问题的作用。
青少年模式监管不到位,形同虚设
应用软件中的青少年模式,每天第一次打开某些应用,就会看到这个提醒弹窗。然而经调查发现,部分网络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仍存在较大漏洞,比如进入“视频号”分区没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动弹窗提示,内容过滤上主要依赖家长监管,导致“青少年模式”名存实亡等。
虽然青少年模式备受推广,但在实际使用中,它的实际效果却因为种种原因打了折扣。不少平台都将青少年模式的开关放在相对明显的位置,但由于这套系统并不是法律的硬性要求,因此在防护能力和细则上,不同的平台表现也并不相同,例如,有一些视频和音乐软件并没有设置使用时间限制,而一些平台也并没有对这一模式下的内容或评论做出审核,这些因素都对青少年模式的实际效果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次,由于技术漏洞,青少年模式在密码设置、实名认证、卸载重装方面可以“钻空子”。虽然各应用的青少年模式普遍设置了密码功能,但在以青少年对数码产品的熟悉程度破解四位数的限制密码并不在话下。另一方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年龄跨度较大,对于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供给,低幼龄少年也许可以得到满足,但对于初高中青少年而言,则很难吸引他们主动选择青少年模式。此外,互联网企业提供青少年模式更多是源自外在压力,在流量吸引、盈利驱动和竞争压力下,一些企业缺乏内在动力来持续优化完善青少年模式。
落实青少年模式,需要多方“上心”
在内容过滤上,不少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均专门筛选出了一批内容以供观看,涵盖教育、知识、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等内容,并关闭了直播功能。其中,某视频软件还有按年龄段推送内容的功能,更加具有针对性。不过,不论应用厂商们如何努力,真正想要让孩子们健康使用数码产品,还是需要我们的国家提出更明确的管理要求。技术越强,责任越大,掌握强大技术手段的网络平台理当成为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首要责任人,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担当起“家长”角色,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倾向性保护。
而我们的家长也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需要成年人起到带头作用。因此,成年人要多和孩子沟通,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监督与引导,共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与安全地使用网络平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