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一地鸡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没有起色被老板批评,回家又被孩子作业弄得晕头转向,“猪队友”只知道躺平玩手机,看着真是分分钟要爆炸。于是冷战和吵架就成了家常便饭。

说实话,很讨厌这样充满戾气的自己。一边告诉自己要克制,另一边又忍不住发火。内心的千军万马不停厮杀,久久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平静的方法。

之所以翻开这本《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就是为了帮自己解开心结。这本书是美国亚宾泽协会编著的,书写得挺有意思,就像是一场访谈的实录。几位被亲子关系、夫妻吵架和职场冲突所困扰的成年人聚在一起,听咨询师抽丝剥茧地分析冲突的原因,一点点地找到自我,给心灵松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突的起因:把他人看作物品而不是一个人

冲突的起因:把他人看作物品而不是一个人

人人渴望平等与注重,孩子也不例外。“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种吐槽,网络上非常流行。一个学习不好的孩子,给父母带来种种困扰,提起孩子就头疼,觉得这孩子“笨蛋,真没出息!天天就会惹麻烦!”

对另一半,我们也会挑剔:“这男人真是个废物,赚不到钱!窝囊废!这女人太懒,天天就知道花钱!寄生虫!”

这些想法就是彼此之间吵架的导火索。争吵时,对方在你眼里,就是个“无关紧要的东西、障碍物”而已,所以往往出口成脏,毫不顾忌,杀伤力极强。

对这种行为的解释,称之为‘生存之道’,也就是我们对他人的态度。

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的生存之道无非是‘我和物’或‘我和你’两种。

书中举例来说明:

卢和儿子科里之间争吵不休,处于青春期的科里根本不愿意跟父亲交流,因为父亲看见他总是各种批评和指责,从没有试着倾听。卢和妻子来到训练营,寻求帮助。

咨询师阿维这样说道:“卢,把一个平等的人视作一件低人一等的物品是一种暴力。它就像被人一拳打在脸上一样让人受伤。其实,在很多方面它带来的伤害还要更大。淤青比心中的伤口愈合得更快。”

卢和儿子之间的这种冲突,在我们生活里也是很常见的。做父母的只有将心比心,将孩子看作一个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看待,才能减少冲突的发生。伴侣、同事之间亦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不悔改的4种自我开脱方式

死不悔改的4种自我开脱方式

律人容易律己难。有些人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错的永远是别人,见天吵架,最后弄得跟周围人的关系一塌糊涂。

这种死不悔改的人,一般有4种自我开脱的方式:

  • 第一种:高人一等
  • 第二种:理所当然
  • 第三种:重视他见
  • 第四种:低人一等

分别解释一下:

高人一等很好理解,也就是觉得自己很重要、什么都是对的、优越感十足,对他人态度轻蔑、不耐烦,认为别人是无能、低等的。

理所当然相当于道德绑架,把自己当成一个受害者,认为自己理应被善待,如果别人没有这么做,就会产生怨恨。比如某些受资助者胃口越来越大,向资助者索要财物不得就破口谩骂。孙俪之前资助过一个男生,就是这种类型,恩将仇报、脸皮超厚,觉得别人是欠他的。

重视他见的人比较软弱,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担心自己不招人喜欢,于是就会下意识地阻止自己去做正确的事情。他们给自己的暗示是:只要不去做,就不会错,也就不会被他人批评指责。

低人一等的人很自卑,内心很压抑、无助,觉得自己处处没有别人好,命中注定该吃苦受罪,整个世界都在跟我作对,别人都是幸运儿,就我是个倒霉蛋。所以我什么都不做也没关系,做错也是正常。

这4种自我开脱方式,会将一个人的内心紧紧禁锢在方框中,无法自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响力金字塔帮助一切重回正轨

影响力金字塔帮助一切重回正轨

还是那句老话,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如何改变自己呢?《化解内心的冲突》中,给出一个影响力金字塔,来帮助大家重回正轨。

这个金字塔分为6层:纠正、教学沟通、倾听学习、建立良好关系、和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走出方框得到内心的平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用修复亲子关系来做个说明吧。

比如你在暴怒之下,狠狠地打骂了青春期的孩子一顿,孩子很伤心,不再理你。想要修复两人之间的关系,你得先跟孩子诚恳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之后反省,主动学习正确跟孩子沟通的方式。然后用你学会的沟通技巧,找到孩子好好谈一谈。这时,你要做的不是“说”,而是认真地“听”,只有这样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缓和。

做到这一步之后,你还得跟孩子最喜欢的朋友或者师长多多联系建立好关系,让他们来做你和孩子之间的润滑剂。同时跳出之前固执的偏见方框,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全心全意地接纳孩子的一切。此时,孩子快乐、你的内心也能得到平静。

父子之间、伴侣之间抑或是职场同事之间,时刻都会有冲突的发生。当你发现自己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最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被某种偏见蒙蔽住双眼,此时不妨提醒自己跳出方框之外,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处境,问问自己:

  • 对方真的有这么差么?
  • 还是因为我的“妖魔化”而产生的错觉?
  • 我就真的是正确的么?
  • 那4种开脱方式有没有沾上?

相信这样一番反省之后,你一定会有所得。

最后《化解内心的冲突》封底上的几句话送给你:

你以为的冲突,可能只是自导自演。
你一直都知道该怎么做,却老是找理由不做。
这一切,只是因为你还不够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