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戴杅栩,大湾区90后香港创业青年,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家园入驻团队,沃哲汇街舞教育培训中心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距离广州市115公里的从化区东北部吕田镇,那里山青水碧、空气清新、宜旅宜居,吕田镇经济发展主要靠绿色生态旅游、农副产品售卖等,很多工薪阶层不得不选择到广州市区或经济发达的邻市发展,而他们的小孩则大多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

父母因工作缺席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孩子与长辈间难以跨越的沟通鸿沟,这种种因素的交织,让这群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在某种层面上也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没有想到广州也有农村,一线城市还会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沃哲汇街舞教育培训中心创办者戴杅栩说道。

基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他走进从化山区和农村,开展“阳光雨露”计划,通过“舞蹈培训”、“心智训练”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学会协作、感知爱与温暖,从而改善其家庭关爱缺失、文化教育缺乏的现状。

在与留守儿童共度的这段时光里,他也深深爱上了从化这片灵秀的土地。

因自身成长环境

更懂留守儿童对爱的期盼

戴杅栩5岁时爸妈便离婚了,弟弟被妈妈带走抚养,他则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小小年纪却很少享受来自妈妈的关爱,对留守儿童心里的痛感同身受。

“我认为父母任何一方对孩子的疏忽或者是缺少关心,都会造成这个群体内心里爱的缺失,做为一名舞蹈老师,我想通过街舞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与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杅栩第一次接触街舞是在16岁时。起先通过在视频上模仿的形式进行练习,后来在香港民政局一位社工的引荐下,去了民政局下属的艺术中心进行系统化学习。专业的街舞老师带着他一步步向前,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爱好。

“老师不只教我跳舞,同时也灌输我正能量。他们用舞蹈作为新的元素去感染现在新时代、新中国、新理念的青少年,引领大家走向好的价值观,更让我学会了坚持。”

从刚开始的学员、到助教、再到街舞导师,这期间花费了两年时光,学成之后他便积极投身公益活动,用街舞服务于当时的社区,并多次配合开展有关引导青少年成长的讲座,以优质服务连续两年获得该区的最佳服务奖项。

当时主要教授年龄12~16周岁、有“特殊”背景的香港青少年。在教学的近50名学生中,有吸毒、涉黑的问题少年,也有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在接触这一类人群的过程中,戴杅栩发现街舞是一个非常好的桥梁纽带,通过街舞作为切入点和入口,能够较快地走进他们的内心中,与他们建立深度交流,进而帮他们打开心扉,找到自我价值,慢慢的带领他们重回“正道”,获得健康的心灵和生活。

走进从化山区

为留守儿童点一盏心灯

当看到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发展战略所带来的创业机遇时,他决定把在香港社区的服务模式搬进农村和山区,搬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深处,为这群同样需要关注和鼓舞的“特殊人群”带来期盼和希望,让他们透过街舞,建立自信,塑造成长。

他初步在从化区吕田镇的小学,建立了义教街舞的的第一个试验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每所学校筛选出10名校方认可的留守儿童作为培训对象,让其参与“阳光雨露”计划,以每周1节课、每节课1小时、16节课为一期的形式,进行义教课程。

一期结束后,再安排孩子们进行校内外文艺汇演,继而挑选另一批留守儿童进行下一期课程,力保每个留守儿童都可以参与“阳光雨露”计划,都能够感受街舞的乐趣、体验舞蹈的温暖、接收来自教师的关爱。

同时还开设常规的街舞培训班,为那些真正对街舞感兴趣的孩子进行延伸培训,培训周期4个月~1年。

目前,已经有超过20名留守儿童报名到中心学习街舞。此外,中心还会定期开展儿童欢乐活动,把亲手制作的美食与儿童一同分享,形成留守儿童互助互帮的联谊团体。“虽然没办法让他们感受父母在身边的欢愉,但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让他们彼此间产生良好的凝聚力。”

他每个季度都会跟家长沟通有关孩子的成长问题,通过微信或电话联系等方式,尽可能邀约家长面对面进行深度交流,例如组织家长聚餐,大家共同探讨对小孩的理解,他也会把小孩的学习情况和最近的表现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

后期他希望能够集结更多相同志向的舞者、企业、青年人去专门做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辅助性活动。

“我想把街舞这种本身就很美好、很棒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一直传递下去,也希望自己能够一路坚持下去,最终成为大湾区的创业先驱者,能够让青年群体知道我们这些创业者来大湾区创业的艰苦、艰辛、艰难。”

未来5年,将立足从化、面向整个大湾区,走进100个山区,通过街舞帮扶10000名留守儿童。

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家园

符合港人在内地创业需求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戴杅栩结识了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家园主任陈经国,并最终入驻从化基地。

"之所以将这里做为深入大湾区第一步的落脚点,是因为这里符合港澳台侨青年在从化发展、立足广州的必要条件。"戴杅栩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感恩有现在这个平台,能够将一群有梦的港澳台侨青年聚集在一起,汇聚大家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及力量,实现彼此间资源共享一同成长。

平台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服务对我们帮助特别大。

例如,入驻平台的所有费用都是免费的,对我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福利,也是对港澳台青年创业者最有帮助的一个福利;

另外,平台经常组织多类型的外部交流活动,通过链接在穗的企业及商家开展交流活动,帮我们做一些针对性的资源对接和人脉推广。

让我自己在大湾区奋斗、选择事业的时候不会感觉迷茫,让我们港澳台侨青年在大湾区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阻碍。”

“希望平台后续能聚集更多的企业来进行资源共享,实现更精准的资源链接;也希望政府能够针对从化等偏远山区实施更惠及港澳台青年的政策,如租房补贴、交通津贴、专门针对教育领域的创业津贴等,在创业上给港澳台青年更多实质性的帮助。”这是他接下来的期待。

创业者要有破竹之势

绝对不能纸上谈兵

创业路上多少都会碰到难题,戴杅栩也不例外。去年疫情之前,他筹备数月并花费了五位数的资金投入舞蹈室,奈何天公不作美,人算不如天算,因为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导致舞蹈室前半年所有投资全都付诸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那时候才是真正展现一个创业者拼搏精神的时刻。

“没有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他一直用这句老话告诫自己。同时也希望港澳台侨创业者们在做企业前一定要想好出路:“做为创业者,绝对不能够纸上谈兵,要有破竹之势,坚定信念,要么就做到细分行业的唯一,要么就做到第一,一定要坚持下去,才能够突破未来。”

他认为,“既然已经来到大湾区这个创业的大舞台,一定要有能者无谓、无惧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保持与新时代同频,及时掌握新理念,不要固步自封。”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坚定不移跟党走

建党节在即,今年又恰逢党建100周年的峥嵘历程,戴杅栩内心中也有特别大的感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生活、文化、医疗、科技,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从早期的艰难前行到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所有的一切都走向繁荣发展的趋势,国家近些年无论是政策,还是在其他方面对港澳台侨创业者的帮扶,都推动了我们逐步向前,为更多港澳台侨青年融入内地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回眸光辉历程,瞩目今昔巨变,他用一句话概括了这100年以来中国人民与共产党共同前行的历程:“党建伟业100载,全体人民展风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民众和无数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先辈共同创造,我们才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