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战役。
史料介绍,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二战之前,这里的居民约为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当时斯大林格勒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即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但长期以来却从事军工生产,战争时期主要制造坦克。
在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分别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
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必需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属下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
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斯大林格勒会战,使法西斯德国遭到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军事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竟然持续199天之久。
从伤亡数字,就能看出这场战役的规模和残酷。双方伤亡人数总计约为二百万以上,而直接和间接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要多。
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联红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联红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4军,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抹去。
西方学者估计,纳粹为首的轴心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共伤亡85万人,其中75万人阵亡或受伤,9.1万人被俘。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认同。
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说:“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
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万9千多人。其中在德军攻入城区的1星期内,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死,而在整个战役中伤害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估计会超过这个数字。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是哈尔科夫战役。1942年5月17日,德军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在第17和第6两个集团军支援下,从哈尔科夫南面向苏联红军侧翼发起攻击,并于5月23日合围了苏南方方面军的第9、第57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战役集群。至5月29日,被围苏联红军大部被歼。
此役,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扬尼斯中将、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阵亡。苏联红军共有25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2026门。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红军
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时,苏联红军俘虏了包括战场获晋升元帅的保卢斯在内的22名纳粹将军。在被抓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德国本土。大多数死于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
被俘的二十几位高级军官则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反战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都无奈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直到战争已经结束十年的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
战役中,还有双方统帅的一些有意思的人事安排:
1942年7月29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对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的失望,愤怒撤销了他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由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接任,并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还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决定立即调拨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
1942年8月5日,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组为东南、斯大林格勒两个方面军,由华西列夫斯基上将统一指挥。东南方面军由叶廖缅科上将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仍由戈尔多夫中将指挥。
纳粹方面,1942年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上将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命令他们于1942年9月13日对斯大林格勒发起新的进攻,并决定从高加索方向抽调9个师加强给第6集团军。
当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对战场局势表示忧虑,认为斯大林格勒是不可陷入的,力主放弃这个作战,并向西撤退时,希特勒立即在9月底免去了他的陆军总参谋长职务,任命原驻法国的德军总司令蔡茨勒上将为新一任陆军总参谋长。
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1942年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进入最激烈的巷战时,斯大林要求决不能让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落入德军之手。他亲自下令给叶廖缅科上将,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该城。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
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超过了其战略价值,也是非要攻陷不可。当新任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团军北翼漫长的顿河战线面临着危险,建议将第6集团军撤到顿河河曲时,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激烈的巷战,使斯大林格勒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发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联红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3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战后,德第6集团军的一位叫汉斯·德尔的军官在《进军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写道:“敌我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每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斯大林格勒的火车站,曾被双方反复争夺达13次之多。在一个大粮食仓库里,两军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够听到对方的呼吸声,经过数个星期的苦战,德军不得不从这个仓库撤走。
在城中的另一个地点,由扬科夫·巴甫洛夫指挥的一个6人小分队,占据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楼,并顽强地坚守了58天。士兵们在大楼附近埋设了大量地雷,并在窗口安设了机枪,还将地下室的隔墙打通以便通讯。这座顽强的堡垒后来被苏联人骄傲地称为“巴甫洛夫大楼”。
双方部队的前线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德军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每天狂跳不止,而苏军将领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1942年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开演说中表示决不会从斯大林格勒撤退,并且再次强调被围困的部队决不能投降,命令其第11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元帅必须杀开一条血路,打到斯大林格勒···。
1942年12月12日,曼施坦因元帅怀着沉重的心情,发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七天后,他的部队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0英里以内的地方。此时,曼施坦因发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联红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坦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942年12月27日,苏联红军发动强大反击,将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击退150~200公里,使其退回到原来的阵地。也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部队的企图。曼施坦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1942年12月29日,保卢斯派第14军军长汉斯·瓦伦丁·胡贝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元首汇报。但希特勒还是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1943年春天为止。
1943年1月8日,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仍被驳回。10日,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
1943年1月22日,苏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运输和伤员撤退通道彻底中断。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他对约德尔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
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向总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第6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并认识到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但是,当苏联红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