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软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0011

王万秀 王希 付宇

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合肥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虽起步较晚,但如今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合肥市先后获批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当前,合肥已拥有集成电路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超过2.3万人,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格局。长鑫存储、合肥兆芯、晶合集成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部分产品的性能及指标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虽起步较晚,但如今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合肥市先后获批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和集成电路产业重点发展城市之一。

当前,合肥已拥有集成电路企业近300家,从业人员超过2.3万人,初步形成了研发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第三方服务平台等全产业链格局。长鑫存储、合肥兆芯、晶合集成等一批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部分产品的性能及指标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合肥集中力量开展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长鑫存储成为我国第一家投入量产的DRAM芯片设计制造一体化企业;云塔科技5G宽带滤波器芯片国际领先;芯碁微装双台面激光直接成像设备打破国外高端设备垄断;中电科38所“魂芯二号A”产品单核性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芯片性能4倍;合肥海图微电子自主设计开发了国内首款高速CMOS芯片。凭借自身科研实力,合肥屡屡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肥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本地终端企业采购的芯片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存在本地配套率较低、产业上下游关联度不高的问题。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升合肥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下一步合肥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强化产业链招商,面向深圳、上海等先进发达地区高标准筹备集成电路产业推介会,重点引入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补强集成电路制造关键环节。鼓励有条件企业并购国际知名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实现老树生“新芽”。

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攻关。围绕国家、省市的战略需求,组织EDA工具/关键IP、光刻机、光刻胶、大硅片、新型存储芯片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企业,加快形成技术突破及产业化落地方案。

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完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建设,加速创新成果的孵化、转化。加大对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企业商业秘密及数据等的保护力度。

四是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集成电路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深化与高校合作,将微电子人才培养作为推进中科大、合工大、安大等“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业、专业机构和高校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五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级基金支持,为合肥集成电路企业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资本保障。加大对初创期企业及前沿领域项目的直接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