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三胎,是最近这几天最热的话题。但问题是,现在还是用生育政策调节生育行为的时代吗?一句流行的俏皮话是: 你以为我不买劳斯莱斯,是因为限购吗?
一、
5月31日,星期一,允许一对夫妇生育第三胎政策正式出炉,但这并没有引发国人真正的热情,国人的反应恰好相反,新华社同一天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就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根据这一民意调查,1600人表示对生三胎有兴趣,而2万8000人则表示根本不感兴趣。因此,这一调查结果很快便从社交网络中被删除了。
1980年禁止夫妇生育一个以上的孩子。随后,对于农村家庭,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则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独生子女政策伴随着强大的计生部门对家庭的严格控制。在怀孕的第七个月被迫堕胎的妇女人数或因生两个孩子而被解雇的公务员人数多得数不胜数。这一政策一直持续到2015年10月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为止。
然而,令许多人惊讶的是,2015年采取的二胎措施并没有带来任何婴儿潮。正如今年5月10日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所证实的那样,出生人数是在逐年急剧下降。到了2020年,生育率仅为1.3,出生人数则刚刚超过1200万,这在近60年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根据柳叶刀杂志于2020年年末发布的一项研究,不久之后,我国的人口将迅速下降,将从2020年的14.12亿下降到本世纪末的大约7亿人。
继而 有人发出呼吁: 请为祖国生个娃。 现在看,这确实是个问题,并且是个大问题了。 但问题是,呼吁有用吗? 提倡生爱国娃有用吗? 很现实的问题是,你想让人们生娃,总得先给个理由吧。 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驱使的,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跌,说明人们 的生育意愿发生了陡然的变化? 因此,要解决中国的生育问题,首先要把人们为什么会生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和条件下才会生孩子这样最基本的问题弄清楚。
逻辑上接着的问题是,无论什么理由,都得和一个叫做成本或代价的东西撞车,也就是得把理由与成本或代价综合起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而在当今的社会,生育尤其是养育、教育的成本在明显提高。不仅仅是经济、时间、精力上的绝对成本在提高,机会成本也在明显增加。也就是说,如果你要生孩子,你就要放弃很多东西。在综合权衡之下,只有生育的理由和冲动足够大,或是成本不至于过大,生育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外界的压力,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压力。意愿、成本、压力,如果涉及的这些因素清楚了,我们就可以来捋一捋他们之间所形成的逻辑关系,以及在这些逻辑关系之下,人们可能会有的选择。
在中国,几乎是不存在对家庭的援助的,养孩子很贵,因为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觉得必须要给孩子上私人课程,以便孩子以后有机会进入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私人课程市场非常兴旺,对家庭构成很大的压力,以至于政府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原因的考量,正在着手重新掌控这一行业。
二、
我们国家在计划生育的年代,执行一对夫妻一个小孩的政策,为了限制人口生育,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而老百姓为了多生,东躲西藏拼命也要生,搞得鸡飞狗跳,那时候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
因人口急剧减少,前两年开始鼓励生二胎,就在今年已经开始鼓励生三胎,但老百姓就是不听话,偏偏不愿生,这真是一个奇迹。为此,很多人分析,这是为什么?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崇尚的是多子多福,再穷生孩子传宗接代也是毫不含糊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和原因,让国人连孩子都不愿生了呢?据说,有一亿人在网上吐槽三孩政策,各抒己见不愿生三胎的原因。
在人们越来越找不到生孩子理由的同时,成本的压力却在不断加大。这个成本是什么?人们已经讲得很多了。生养的成本,教育的费用,甚至男孩还得给准备房子。
关于这个成本,我现在只想说两点。第一,这个成本不能简单从金钱的意义上来理解,就一部分人来说,成本更多是精力上的。别的不说,仅孩子上学后的接送、课外班、平时作业的监督和辅导,要占去多少时间和精力?
第二,对于哪怕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来说,也并不意味着在成本的负担上可以轻松。因为条件越好,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需要的投入就越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要么别生,生就要负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压力,大多数人不愿生或不敢生,而经济原因无非是高房价、高医疗、高教育。
那么房价高到什么程度呢?以一线城市为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房价竟然可以超过发达国家一线城市的价格。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例,地段稍好一点,一个不足百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房价竟然卖到了1000多万,以一个较高工资每月1万元计算,不吃不喝得攒100年。与此同时,有人却可以在北京拥有几十、上百套的房子。
再谈医疗费用,一个普通老百姓罹患重病,可报销的部分是有限的,稍微好一点的药,必须自掏腰包,收费奇高,所以即使是一个中产也会倾家荡产。大家应该知道,医院有一个重症病房,如果不幸家人住进去,你的钱包就会象决了堤的洪水,不间断地流向医院的战壕,每一个重症病人的家属为此都是心惊肉跳,脸色灰败。不仅要担心家人的生命,还要担心自己一贫如洗,债台高筑。但是,我们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却可以享受几乎百分百的医疗。
再谈教育,如今父母赚钱很不容易,但小孩的培优费用是以小时计算,这和律师以小时收费一样,可以说一掷千金,费用也是非常可怕。你能够不培优吗?不培优大概率考不上大学,等着落入社会底层,本身是独身子女的父母,家中还有四位老人等着你养老送终。如果其中一位老人住院,就会拔掉一层皮,如果是2到3位住院,你将没有勇气生活下去。
三、
生育的意义与意愿。如前所述,本能、文化、功利性考虑,是形成生育意愿的三个重要因素。但在城市化、受教育和理性化程度提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大背景下,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从最简单的功利性因素说起。在当今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有关的制度安排之下,养儿防老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即使是在农村,这种功能也在弱化。
而通过生育实现财产的传承,也许只有在极少数富人家庭才会有这种考虑。请问,你现在如何在一个功利性的意义上给人们一个生育的理由?
再说文化与压力。文化压力大体来自社会与家庭两个方面,而压力的程度则取决于文化的特质与人们关系的紧密程度。首先,社会中生育文化在明显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是个人自主性的扩大,是人与人关系的松散,甚至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具有隐名匿姓的特点。
所有这些因素都使得外部压力的作用在减弱。现在,尤其是在城市中,谁还在看别人的眼色决定自己生不生孩子?这当中还要注意到的一点是,由于种种原因,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在减弱。
实际上,在过去的时代,人们为什么要生孩子?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为什么。生育就是一种本能,就是一种无需理由的天经地义。由此,实现几乎与动物一样的传宗接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生命延续的意义。而现在,恰恰就多了个为什么。而为什么的其中之一,就是对人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人生的无意义感或不满意感越来越强。不止一个人说过,我不想有一个孩子,让他和我一样过这一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宁可养猫养狗而不养孩子?
所有这一切的矛盾或张力,会集中体现在中产阶层身上。在生育问题上,中产阶层的特点是,他们的理性化程度更高,而承担成本的能力却非常有限。不仅仅是金钱意义上的。这从996们那匆忙疲惫的身影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层规模的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你既可以把它理解为经济发展的结果与动力,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生育意愿低下的群体。
如此严酷的环境,三胎你敢生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