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高考的日子,祝广大考生高考顺利。每年都必然发生的高考迟到、走错考场、忘带证件的低级失误,希望各位考生们都能避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不说高考,但是也是和教育有关,说说社会事件。

2021年5月,大连某男子投资失败报复社会,宝马车撞人行道,5死5伤。2021年6月,安庆某男子因家庭不顺泄愤报复社会,随机杀人,6死14伤(1人重伤)。

还有前几年在重庆和贵州两起公交车坠河的事件,触目惊心。

2018年10月重庆万州一辆公交车因乘客坐过站点,抢夺司机方向盘导致公交车失控坠江,最终13人死亡,2人失联。

2020年7月,贵州省安顺市公交司机因不满拆迁补偿,开公交车投河,造车21死15伤。

这些事件里面,最让人心痛的是无辜受害的人,太多无辜的家庭因此破碎,而却只能自认倒霉。设想一下这种情况都有可能是你、是我碰上了却没有机会躲开,每次都令人害怕和痛心。普通群众摊上这种事唯一的办法就是快点躲开,报警。

最近这一起安徽安庆杀人事件的嫌犯仅仅25岁,正当大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活到尽头。究竟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这样丧心病狂?实际上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点不公平的遭遇,在当事人心里却重到无法承受。

这些事件官方的总结和原因都很明确,案情也极其简单,但是最根本的原因却鲜有人去思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报复社会的人渣,个体原因不同,但是本质却都差不多,就是没有感恩,不懂珍惜,漠视生命。众多的偶然事件就不是简单的偶然事件,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和监护人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反思

我认为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出了问题。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包括面对挫折的自我调适和解压,以及对社会的包容和理解。九年义务教育中包含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说没有,但是大部分流于表面,停留在健康教育的书本里,并没有从生活的实践中去进行教育实践。二是感恩教育。

刚好最近看了外国经典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一本300年前完成的书。但是书里面的倡导的一些观念和思想,现在仍然没有过时。这本书以描述鲁滨逊在岛上的思考和觉悟最为精彩。在荒岛生活28年的鲁滨逊,单靠一本《圣经》,完成了精神的救赎和升华。鲁滨逊的反思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人们之所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已经所拥有的没有感激之心。

要知道这不是互联网时代的鸡汤段子,而是清朝康熙年间(1719年)完成的书。中国古代以来的思想教育,最缺少的就是感恩教育。儒家讲的都是仁义礼智信。再加上一些民间道家的行善积德、因果报应的思想,对于感恩教育重视的程度实在不够。

而西方以《圣经》为基础的基督文化,我认为感恩是一个文化基石。沉淀下来的实际行动就是把“感谢”、“感谢上帝”挂在嘴边,享用食物之前首先感谢并祷告。在含蓄的东方人看来,这些很啰嗦,甚至好像是废话,其实是夯实一种贯穿人生的基础品质,也是给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最佳日常实践。窃以为感恩节是最值得提倡的一个西方节日。

所以即使在中国,也没有必要去排斥一些基督教的积极文化,欧美人民的普世价值观,一定不是和中国人民完全对立的。

光有法律是不够的,惩罚再多的凶手,也换不回已失去的无辜生命,甚至也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只有从教育下手,才是从根本上减少这些事件的有效方法。如果懂得感恩,就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人生;只有懂得敬畏,才不会随意践踏他人生存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