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剌子模国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斩杀给国家带来不好消息的信使,这个说法源于王小波在野史考证提出来的。另外一个正史记载,花剌子模王国被灭,也是因为他们守将胡乱斩杀信
使。这个信使是可是蒙古天骄成吉思汗的人,成吉思汗发怒便驱兵灭了花剌子模王国。
历史有一定的沉沦和顿挫期,谁都不敢说生逢其时。和蒙古签订友好协商条约,本该是这个花剌子模古国的生逢其时,也是这个君王最成熟的模样。古人都知道,两国通商,不斩来使。守将看见君王斩来使,他也跟着斩。不同的是君王斩的是自家的信使,守将斩的是邻居家的来使。前者显现君王有一种天真的性格,以为听不到坏消息,就国泰民安生逢其时,后者夜郎自大引来灭国之祸。
生不逢时是生逢其时的反义词,每一代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叹生不逢时,时不我待。那种生逢其时毕竟是少数人撞上了风口,或拼上了好爹,骑在猪背上,飞将起来了。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是会随着时间互换位置的,多少叱咤风云时刻,英雄造时势,转瞬即成枯骨。
汉贾谊在《论积贮疏》讲“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生产的人非常少而耗费的人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会不枯竭呢)很好解释了生不其时下的屁股问题,患寡不患均,是自古以来,兵凶战危之道。生逢其时的人占据了大部分的财富,让哪些躺平族望而兴叹生不逢时之感。《孙膑兵法·奇正》说“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生有死,合乎万物之道,它是正确的。另外一句置之死地而后生,其时很好解释了,生逢其时和生不逢时有一种内在的紧密逻辑关系。有如道家的阴阳水火。生逢其时的人会因为出生好就不去努力吗?生不逢时的人也不会因为选择了躺平,就不再工作了。《荀子·王制篇》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按道理讲,水火历来不相容,虽有气体却没有生机,草木虽有生机但是无知的很。从水火草木的万物之道,能扯出什么生逢其时的道道来。水火对应的是毁灭,是生不逢时,草木对应的是生逢其时,是盎然的勃勃生机。我也可以举一反三讲,水火引导的好便是天上的火种惠民实利,草木虽然无情,但是它无知呀,人非草木。
这种翻来覆去的公说公是生逢其时,婆说婆是生不逢时,陷入了一种哲学形而上的迷思。批卷老师讲,这必然是零分作文,不说人话,人云亦云。机智的学生必然引用名言,主席说过我們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在什麼時間就要做什麼事情,做什麼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你們年輕人,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有著這麼偉大的目標,可謂生逢其時,為之奮斗吧!看你們的了!”
只要引用了主席的话,必然得一个满分吧。这和科举上的清朝学子在试卷写吾皇万岁万万岁一样的道理。监考官不敢不给高分。就算是学子在取巧,谁让老师讲过高考八股文的精髓是,引用名人名言加说些漂亮话,满分保证不了,及格分肯定是有的。
现在是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面的头头已经定了调调生逢其时,我辈应该壮志一显,勇攀高山。
可是《书·尧典篇》讲:敬授人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指颁布历书。老百姓知日历就不会误了农活,有了历书便会遵从法令。这不可谓不生逢其时,那为什么在现实社会里生逢其时的人往往不事生产不干农活,不遵从法令法规,却能窍得财富大头。
屈原在《离骚》云: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独穷苦乎此时也。(王啊,失意潦倒啊我,我只有穷苦现时的)屈原遵从法令,为什么失意穷苦半辈子)出生于贵族的屈原会投胎生逢其时,却也落了个投江的结局。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在哪里?在王粲《七释》里: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后时。进德修业,与世同理。
穷,生不逢时;达,生逢其时。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是一种高尚的乌托邦理想。现在呢,穷的人发发牢骚,发达的人也未必兼济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