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众号

易学老司机

近日,河北师大一张课堂照片火了,照片不太高清,但一眼就能看明白怎么回事,看到这张照片,我想起了一个字“嫐”。

引起网民热议,之后河北师大发了一通冗长乏味的公告来澄清“没有学伴,只是正常上课”。我提炼了一下,大致就是:图片是真的,是出自学校多元课堂活动,并且还公布了上课人数,一共有48名学生参加,其中,巴基斯坦籍男生18人,中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女生29人(研究生2人、本科生27人)。

学校之所以强调“学伴”,是因为2019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山东女学伴事件。当时,一位网友曝光了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不但给每位留学生安排三位女学伴,还在报名表上写出“以便为你匹配到心仪的学伴”、“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等字眼。当时山东大学也是发布了辟谣公告,说是2016年就开始了,主要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后面急了还扯出了多家同等级高校存在的学伴制度,引得多家高校慌忙出来“辟谣”。

在网上流传的多家高校学伴报名表中,都能看出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项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咋一看,还以为是相亲公告。

这些高校所有的公告,都在解释他们是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了国际文化。但是,你跟一个巴基斯坦的学英语?你跟一个非洲的学英语?就算为了这些,如果单纯为了学习和交流,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学伴的性别问题?那些女生有多少是自愿去的?又有多少是被所谓的学分、补贴而“被”自愿的?

为什么近几年国人对外国人,特别是“外国留学生”的意见越来越大呢,是国人的三观不正吗?我认为并不是,而是因为大家对“留学生”高出国人的特殊待遇不满。

俗话说“人离乡贱”,离开家乡,去往外地,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比在家乡当地要艰难,更不要说出国留学了。但唯有这些来中国留学的外国留学生,立马土鸡变凤凰,高中国人一等。

首先有高额奖学金,去年,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胡必亮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给非洲学生的奖学金太低了,才10万一年,真的不高。”

不高?这怕不只是刺痛国人的内心,而是智商的侮辱。国内的工人,有多少能年薪十万?这个数字,已然是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倍了,而且在2018年的教育部公布的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支出33.84亿,而同期教育部为国内高中教育支出22.86亿,小学教育支出6.45亿。

其次,外国留学生的吃住水平跟本国学生的待遇也是千差万别,甚至有专门的游泳馆等娱乐设施,宿舍更是堪比高档公寓,看图

图:河北师大留学生公寓

2017年湖北师范大学招收了100多留学生,其中大多数来自非洲。学校考虑到他们的文化、生活差异,专门出资300多万,把一栋普通宿舍楼改装成留学生公寓,还直接无条件给1万奖学金,而同校的中国学生,却是住着9人间,用着公共卫生间和澡堂。

外国留学生在国内享有特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外国留学生丢失物品,警方能够迅速找回,甚至某宝还出现了很多店铺——外国人代报案,丢失遗失找回服务。

福建交通违法的留学生暴力抗法,推搡交警,交警却只敢躲,这种事情若是国内人敢触碰,直接拘留的事,外国留学生却只是被留校察看处分。

公共交通工具上嚣张跋扈占座抢位的外国留学生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这些都是刺痛国人内心的所在,中国的大学生无一不是从内卷中卷出来的,头悬梁锥刺股,结果却是“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教育本是国之根本,发展的根基,而高校是教育的输出终端,若是高校对于外国人都如此卑微、甚至谄媚,那普通人又该若何?

网上常有人说崇洋媚外,那如果从教育的根源上就出现了这种问题,输出的又能是什么好东西?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享尽超国民待遇,回到老家的留学生们,会帮助宣传中国形象吗?怕是未必,更多的只有“钱多人傻”和“中国女生真随便”的印象。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篇帖子,据称在某国际互联网平台长期置顶的精华帖子,内容就不贴了,非常辣眼睛。主题大概是,中国的女人有多好上,钱有多好捞的内容,上面有无数在中国的留学生分享他们上过的女生,那一张张照片看的人真是气愤又无奈,甚至还有两位非洲的留学生在广州某高校上过老师的,那两人,一个32岁,一个41岁,真是想不通,这是留哪门子学?更让人气愤的是通过优待引进它们的中国专家,用汉奸都不足以形容吧!真是让人看得心拔凉拔凉的,既有对这种洋垃圾的鄙视,也有对用“文化输出”和特殊待遇来吸引留学生的制度的悲哀。

所以,那些平常在网上对网友一口一个汉奸的人要想一想了,汉奸,不是一个在工地搬砖,在办公室996的人有资格做的,你没点权力,你还想做汉奸?都是韭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