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丹麦国家广播公司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一时间,欧盟哗然。

作为全球公认的头号窃密大国,美国的窃听丑闻已被多次曝光,却依然我行我素,一面布下“窃听之网”,监听对手、盟友甚至本国公民,一面又以所谓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为由,大肆排挤打压别国企业。此次曝光的窃听事件,不过是让“美式双标”的虚伪面目和霸权本质再次暴露无遗。

德、法、挪威、瑞典、荷兰等国政都在被监听之列

丹麦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称,他们与瑞典、挪威、德国和法国媒体合作,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走访,多次与9位可以接触到丹麦国防情报局机密信息的消息人士会面后,大体还原了一份在2015年5月就已完成、却被丹麦国防情报局秘密隐藏的调查报告——“邓哈默行动”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在2012年至2014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的海底互联网电缆登陆点获取数据,秘密监听、监视德国、法国、挪威、瑞典、荷兰等国政要的电话和短信交谈内容。其中,作为欧洲“领头羊”的德国是遭受窃听的重灾区,总理默克尔、时任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时任反对党领袖施泰因布吕克都在美国的窃听列表之中。

消息一出,当事国纷纷对丹麦的做法表示不满,更对美国的做法感到愤怒。法国总统马克龙要求美国和丹麦就监听事件作出解释,称“这在盟国之间是不可接受的,在欧盟间更是如此”;默克尔则表示,“德方希望美方作出澄清的态度没有变,并相信盟友会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作出解释”。

当地时间5月31日,法德联合部长级视频会议举行,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丹麦情报部门对盟国领导人进行监听的做法不可接受,法德要求美国和丹麦就此作出解释。(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瑞典国防大臣胡尔特奎斯特表示,瑞典无法接受亲密盟友之间这种监听行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挪威首相索尔贝格对挪威国家广播电台说,如果媒体爆料属实,美国和丹麦这样的盟友对挪威实施监听是毫无理由和无法接受的,这将在盟友间制造不信任。

据报道,美国利用盟友监听盟友,监听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截获手机短信和电话内容,还获取互联网搜索内容和聊天信息等。丹麦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丹麦国防情报局,可自由获取包括丹麦公民隐私信息在内的互联网原始数据。美国还曾对丹麦政府以及欧洲防务承包商展开间谍活动,获取相关国家战机采购计划的信息。

然而,面对盟友的“讨说法”,美国却持续“离线”,没有作出任何解释,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情报局则拒绝对监听事件置评。

监听已持续40余年,盟友或对手,无一幸免

美国监听盟友并不是新鲜事。

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了美国国家安全局代号为“棱镜”的全球秘密监听项目,引发轩然大波。斯诺登披露,美国不仅对俄罗斯、中国等进行窃听,还对盟国暗下黑手,默克尔的手机也在监听范围内。

图表:美再被曝光监听盟友 (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之后,“维基解秘”网站又在2015年爆料,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德国经济、财政和农业等部门就进入了美国的监听范围。2006年至2012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对法国总统、多名部长、法国驻美国大使等政界要员进行监听,其中包括希拉克、萨科齐和奥朗德3任法国总统,以获取施政纲领、对外政策等情报。

多年来,无论是美国的对手还是盟友,领导人还是普通民众,美国都肆无忌惮地搞监听与网络监控。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听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电话通话,数量多达千万次;“维基解秘”2017年披露,美国中情局拥有强大的黑客攻击能力,秘密侵入了手机、电脑乃至智能电视等众多智能设备,其中三星电视被攻击后变为可用来录音的窃听器……

从“棱镜门”到“维基揭秘”再到眼下这桩新“窃听门”,每次丑闻一出,世界舆论汹涌,政客们纷纷谴责,要求美方给说法;为了平息风波,美方会口头“配合”,私底下阳奉阴违。喧闹一时的“棱镜门”事件,以美国承诺未来不再监听德国政要的通信设备告终。然而,从此次丹麦媒体透露的情况看,美国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对默克尔等欧洲盟国政要进行监听。换言之,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监听之门从未打算关闭。

近年来,美国在网络窃听监控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官网数据,2018年美国情报总经费高达80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近30%。窃密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美国司法为窃听撑腰

美国情报部门何以如此胆大?屡屡曝光的窃听盟友行为的背后,是来自美国司法的支持——《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以及所谓的“秘密法庭”——外国情报监视法庭。

1978年,因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曝光,为了防止总统和行政部门滥用权力任意监听,《外国情报监视法案》诞生,外国情报监视法庭成立。该法案要求政府须先行获得法院许可令才能进行电子监视,宗旨是平衡国家安全需要以及公民权利,使身处美国领土的民众免于被恣意监视。

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任命的11名法官组成,负责审批美国执法与情报机构提交的监视及搜查许可。对于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来说,该法庭的权力可以与美国最高法院相提并论。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保密条例的庇护下,打着“防止政府滥用权力”旗号的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监督权力逐渐无限扩大。

“《外国情报监视法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内外有别’,涉及美国人时,要求情报机关谨慎使用技术侦查措施,遵循严格的目标确定原则,制定和采用严格的最低限度规程,以及向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申请令状并接受监督;而一旦对象换成非美国人,条件与程序都变得相当简便,甚至无需事先得到司法令状的批准。”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说。

“若论数据安全威胁,谁敌得过劣迹斑斑的美国?”

“美国监听盟友的信息再次爆出,应该说大家一点也不感觉到惊讶。美国一直通过情报的方式,来试图维护本国的所谓的国家利益。通过监听盟友,使美国不管在安全还是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能掌握更多的优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表示,美国在情报这方面的执迷,反映出的是美国希望在各个层面都掌握绝对的优势,巩固自己的全球霸权。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肆无忌惮监控全世界,一方面却贼喊捉贼,打着“清洁网络”的旗号,声称要维护网络安全。

2020年6月,美国一些政客借口所谓“国家安全”“数据安全”,四处游说兜售其名为“清洁网络”的计划,声称要通过排除“不受信任的中国供应商”来促进隐私和数据安全,并不断大力游说甚至胁迫其他国家加入所谓的“清洁网络联盟”,合伙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

“若论数据安全威胁,谁敌得过劣迹斑斑的美国?”左晓栋一针见血地表示。

凭借美国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主导权,美国在网络空间拥有了绝对的监听优势。然而,近年来中国通信企业的崛起使美国的利益受到挑战,华为、中兴、抖音、微信等非美国企业是其产业链中的“异己”。

“如果美国国家安全局想通过修改路由器或交换机来进行监听,一家中国公司不会与其合作,美国颠覆和渗透目标网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其结果将是,华为等中国企业的设备在全球电信网络中部署得越多,美国‘收集一切信息’就越难。”左晓栋说。

事实再明显不过:所谓“清洁网络”,不过是一场滥用国家力量,肆意打压遏制他国企业的闹剧。造谣诽谤必将受人唾弃,而美方对自身种种劣迹不但没有任何解释,反而无端抹黑他国,更让“美式双标”之虚伪和霸道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