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当年火爆一时,还记得电视剧上星那一年因为收视率太高,有好几个电视台几乎算是全年反复播放。上一集刚刚大结局,下一集马上又开始从第一集开始播放。然而就是这样的方式,依然有人一遍又一遍地看。

剧中的情节也都是让人能够反复品位反复斟酌,草蛇灰线让人每看一遍都能发现新的看点。其中有一条,甄嬛明明离开皇宫三年了,皇帝在宫里从来不让人提起胧月的生母,可见对甄嬛有很大的心结,那为什么两个人才见了一面就立刻和好了呢?

总结来说有这么几点:

当初离宫是甄嬛执意要走,皇帝拉不下脸挽留,并不是没有情谊

我们都知道甄嬛当初被皇帝禁足,只给答应的待遇是因为误穿纯元旧衣。而甄嬛一开始也只是认为自己被皇后算计,触动了皇帝心里不可触碰的地方,虽然觉得冤枉,但也只能自认倒霉。她一直认为皇帝对自己是有感情的,所以即使在皇帝厌弃的时候为了救自己的家人,仍然能用同心结争取到跟皇帝的见面

然而没想到的是皇帝却给了她一句“菀菀类卿”,冤屈没有打垮甄嬛,得知好姐妹背叛也没打垮甄嬛,家人落难一样没有打垮甄嬛,因为她认为以皇帝对自己的情谊总有翻身的一天。但这句“菀菀类卿”彻底伤了甄嬛的心,曾经的甜言蜜语原来都是假的,自己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替身一个影子而已。

所以她对皇帝心灰意冷了,即使生下胧月之后,皇帝亲自赶过来,要给甄嬛妃位,说两个人可以回到从前,她也不想要了。

而皇帝当初对甄嬛生气,发配甄嬛的家人除了旧衣事件,其实还有的是疑心甄远道的不忠。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该出的气出了,现在孩子生下来,对甄嬛已经渐渐地又喜欢起来了。但作为皇帝他做不到服软说好话,话里话外还是让人听着不舒服的。

于是两人算是两下里都拧巴了,最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甄嬛执意要走,皇帝只有同意。

皇帝长期没人理解,越来越思念甄嬛

皇帝曾经给过甄嬛一个评价——“解语花”,其意就是说甄嬛能够猜中皇帝心中所想,并能够体贴地说出皇帝想说但不方便说出的话。

以敦亲王给自己的生母请封为例,难道是皇帝想不到甄嬛给他出的计策吗?不是的,只不过这里面涉及到太后,作为太后的儿子,作为天下表率的天子,皇帝不能自己说出那些委屈太后稳固前朝的趋利的话,虽然这是最合适的办法。

这个时候甄嬛猜透了皇帝的心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帮皇帝权衡利弊,相当于解释了皇帝的无奈——这就帮了皇帝的大忙——皇帝自己不可能给百官去解释自己一个决策背后的思考,他的话只能是圣旨,相当于他的苦心别人是不知道的。这个时候由甄嬛说出来,既解释了决策的原因,也解了皇帝的为难。

而甄嬛走后后宫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皇后有皇后自己的盘算,祺嫔就是个花瓶,安嫔只会做小伏低地顺从,沈眉庄压根躲着皇帝,敬妃端妃有了女儿心思不在皇帝身上,齐妃就是个棒槌,皇帝心里的烦闷没有人可以说。

越是这种时候皇帝越会想起甄嬛的好,越思念她,所以会在甄嬛即将生日的时候生病,那是思念成疾。

甄嬛愿意给台阶,皇帝乐得顺坡下驴

沈眉庄和苏培盛打配合让皇帝去甘露寺祈福,皇帝如果真的不想见甄嬛直接说不去就可以,但他只是沉默,当苏培盛给他一个理由“知道甘露寺里有皇帝不想见的人,反正咱们也不是去见她的”,皇帝就欣然同意了。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当别人给了谣言一个说法之后,皇帝自然就有理由去了。至于去后见不见,时候管好下人的嘴就行了,主要还是给他自己一个台阶。

到了凌云峰,甄嬛面对菩萨的一番话那么刻意那么明显,皇帝那么精明可能不知道是专门说给他听得么?只不过他不在乎,他不在乎是不是刻意的,只在乎甄嬛是不是愿意在他身上用心思。这次一样,当初雪地里放蝴蝶也是一样。

这代表了甄嬛不再跟自己赌气,她愿意服软。

两厢情愿的情况下,皇帝自然乐得接受,顺水推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