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中有一个让人看了非常憋气,气愤的片段——

明兰嫁给顾廷烨之后没多久,小秦氏和康姨妈联手算计她,要把康家的庶女康兆儿送给顾廷烨做妾,一来小秦氏好恶心明兰挑拨她的夫妻关系,而来康姨妈好搭上侯府的关系好作威作福。两个人一唱一和完全无视明兰,就好像把康兆儿送给顾廷烨做妾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话里话外都是如果明兰不接受就是善妒。

遇到这样的事情,即使是聪慧的明兰也不能在这上面多说些什么,只能强行换话题,从康姨妈的人品下手,才算是暂时逃过一劫。

由此可见,在古代,如果不给丈夫或是反对给丈夫纳妾是非常影响女子的名声的。一个不小心便落得个“善妒”的名声,犯了“七出”之罪,如果丈夫想要休妻,这就是很正当的理由。

可即便如此,在剧中还是出现了个例,而且不止一个:平宁郡主和大秦氏。

他们的丈夫齐国公和宁远侯都是只有一个妻而没有妾侍,这非常不符合剧中女子为妻的“配置”。要知道,华兰嫁给袁文绍后,被婆婆往房里塞了七八个小妾也不敢直言抱怨,淑兰更是主动给秀才丈夫纳妾,就这样最后还是闹得和离的下场。你说她们的地位还是不够高,家世还不够好?可是长柏的妻子海氏,出身累世清贵的大家,家族中更是有不纳妾的传统。就是这样,她为了在外的名声好些,还是没有把从小伺候长柏的丫鬟都遣散,留下了羊毫好堵住外面人的嘴。那么平宁郡主大秦氏为什么就能不许夫君纳妾?

不过,即使能够成功的不许夫君纳妾,最后的结果还是不一样的。大秦氏就广遭诟病而平宁郡主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大秦氏的丈夫上一任宁远侯顾堰开可是个“媳妇迷”,要说他真爱妻子不愿纳妾也是有可能的,可为什么大秦氏的名声就没那么好呢。

可能有人说平宁郡主出身高贵,外人不敢随便议论

这一方面的原因肯定也有,但听风却认为,两个人的差距不仅仅是在出身上面。

论出身,平宁郡主出身高贵是不假,但大秦氏也是东昌侯府的千金,虽然差一点但也不会差太多。但大秦氏有一个致命的弱电,就是身体不好,这一身体不好连带着多方面也就都不行了。

首先,大秦氏身体不好根本无法理家。

要知道,管家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利也是大娘子身为人妻的义务。看看平宁郡主,阖府上下谁敢跟她说个“不”字?虽然她看不上明兰为了高攀讨好六王妃好让儿子娶嘉成县主,但她也是为了齐国公府以后着想,并不只是高攀。再看大秦氏呢?宁远候府当年出了那么大亏空,险些导致全府获罪她居然都不知道!或是知道也根本管不了,最后还得老侯爷夫妇让顾堰开娶盐商的女儿用人家的嫁妆来救急。就这样她还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弄得白氏莫名其妙背上骂名,也害的顾廷烨从小遭人白眼。

进而再提到侍奉公婆,小说中提到大秦氏刚过门时公婆想给她立规矩,让她伺候吃饭。结果饭吃到一半婆婆的筷子还停在半空她就晕倒了,从那之后侍奉双亲自然也就不用提了。平宁郡主这边没有多说,但想来高门公府规矩大,平宁郡主又是个稳重的,应该不会在这上面犯错。

不过如果说大秦氏的身体不好,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不能理家侍奉也是情有可原,那么下面这一条听风就觉得没什么好辩驳的了。

生子方面,平宁郡主和大秦氏都是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后代的影响大秦氏却是非常不好的。

先看齐衡,他长相俊美是京城第一美男子——遗传了母亲的美貌;积极上进,公府出身还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的进士,无论是公侯高门还是其他官宦之家对齐衡就没有不夸的,小说中也提到过平宁郡主对儿子管教很严,功课抓得很紧,而齐衡通晓文墨,诗书字画没有不精也足以证明他的优秀。

可顾廷煜呢,大秦氏身娇体弱剩下顾家老大没多久就死了,连带儿子也是从小的药罐子,身体极差。虽然非常聪慧,但却因为身体的原因什么也干不了。她不能亲自教养自己的儿子也没办法,但再看顾家另一个嫡女——顾廷灿,她便是将大秦氏视作偶像,自恃清高只醉心诗书字画,在女子该做的事上从来不上心。结果嫁进公主府后丢足了娘家的面子,还被公主连着塞教养嬷嬷给她教规矩。往前追溯,小秦氏嫁给顾堰开也是受了大秦氏在外名声的影响,才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婆家才做了填房。

林林总总下来,可见虽然同样都是不许夫君纳妾,但大秦氏名声不好也不是没有原因,广遭诟病实际上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