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有一条消息很多人都在讨论。

那就是6月4日由C政部、自然资源部、税W总局、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名发布的一份《通知》,全称为《关于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矿产资源专项收入、海域使用金、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

《通知》指出将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征收的四项政府非税收入全部划转给税务部门负责征收,于下月开始试点,并计划于2022年1月1日全面铺开。

看不太懂是不是?

注意一个关键词四项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这指的是什么?

其实就是卖地的money。要知道去年地方政府的这项收入是8.4万亿,单听数你可能没有什么概念,那如果说这项收入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80%以上,你就能对这笔钱的多少有个概念了吧?

咱们可以回忆一下,最近十几年来,各个城市为什么那么愿意修路、铺桥、盖医院、造学校、搞基建?一大部分钱来自卖地,房价涨出来的。但也恰恰是这样,大大加快了中国的城镇化速度。

那么现在就是要求这笔钱要划到不一样的账户上,有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妈妈对孩子说,孩子这压岁钱还是你的,但妈妈先替你存着。

那会有什么影响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首先某些说“土地出让金制度”结束的言论肯定是不对的。毕竟文件说的很清楚,这个钱还是地方政府的,但是要给地方使用的时候加道紧箍咒。

那对于开发商有什么影响呢?

以前开发商缴纳土地出让金有一定缓冲期,中间利息也不少,但现在有专业管钱的来了,那些还想腾挪资金冒进拿地的就“三思而后行”吧。

最后就是房价,不少人拿这当噱头说从此房价凉凉了,但我想说一句:认真的话,你就输了。